上海交大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取得重大突破

05.01.2015  20:55

2014年度,上海交大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取得重大突破。由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林忠钦院士领衔的“复杂装备的数字化设计”创新群体,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Ⅲ期延续资助(基金委共资助10项),成为基金委机械学科第二个资助期为9年的创新群体,也是学校首个资助期为9年的创新群体。此外,2014年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新增38项,其中交大新增2项,群体负责人分别是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李垣教授和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静远教授;交大还有2项创新群体进入Ⅱ期延续资助,群体负责人分别是物理与天文系张杰院士和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贺林院士。    

林忠钦院士领衔的“复杂装备的数字化设计”创新群体,在过去六年里,围绕“复杂装备的动力学性能设计”、“先进制造工艺与质量控制”、“生机电一体化智能装备设计”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取得了原创性突破,在并联机构类复杂装备的拓扑设计与构型评价、船舶机械噪声控制方法、薄板产品装配工艺、汽车发动机制造精度控制、智能人机交互系统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此基础上,他们将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揭示极端性能装备的动态行为规律和制造过程的物理作用机制,形成面向功能、性能与可制造性的复杂装备数字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建立生机电一体化装备的机械设计、生机双向交互与功能集成的新原理,带动生机电一体化学科方向的发展;突破国家亟需的大型火箭、舰艇、医疗康复和救援装备的核心设计制造技术,为国家重大工程服务。    

李垣教授领衔的“运营与创新管理”创新群体,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中国实际,研究开放网络环境下,以数字化、顾客驱动和集成创新为特点的企业运营创新问题,力争在企业运营战略和业务模式创新、企业运营中的流程创新以及企业运营中的产品与服务创新三个方面实现突破,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升级中的运营创新提供一批原创性的基础理论。    

房静远教授领衔的“肠稳态影响慢性重大肠肝疾病的发生与预防”创新群体,将在肠稳态影响慢性重大肠肝病发生机制及其干预研究领域,整合基因组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策略,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手段,对大肠癌和PBC发生中肠道稳态异常的分子和免疫机制及干预靶点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揭示肠菌及其代谢物紊乱与肠黏膜(与肝细胞)免疫的作用及其调控网络,为发现新的干预靶点和开发新的临床诊疗方法奠定基础。    

张杰院士领衔的“高能量密度物理若干前沿问题研究”创新群体,在过去三年里,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200TW高功率激光物理实验及诊断平台,针对高能量密度物理的核心问题,原创性地攻克了强激光脉冲超高对比度单次测量、相对论等离子体超高时空分辨诊断等关键技术挑战,在实验室天体物理、极强场QED物理、激光加速及辐射等前沿方向取得了若干原创性成果。后续他们将开拓全新的中红外百太瓦强激光技术,并在新型加速机制中制约束品质提升的激光-束耦合动力学、稠密等离子体高时空分辨诊断、以及量子电动力学若干挑战性问题的预测和实验检验等现今HEDP的最前沿领域争取重大突破,开辟HEDP研究的新维度。    

贺林院士领衔的“重大疾病的遗传学基础及致病机理研究”创新群体,过去三年在精神疾病与骨骼疾病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包括鉴定了多个精神疾病的易感基因,揭示了先天环境因素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关系,用转基因动物研究了精神分裂症相关易感基因DISC1等的生物学效应,世界上第一例报道的孟德尔常染色体遗传病-A1型短指趾症的解密,第一例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遗传病的发现,对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发生的重要认识,多个遗传疾病相关位点的定位以及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形成了群体自己的特色和重要的国际影响。今后将继续深入开展精神神经疾病和骨骼疾病致病机理的遗传发育生物学研究,并开展诊断、预防、干预和治疗在转化医学的应用研究。    

基金委自2000年起设立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支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和研究骨干,共同围绕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合作开展创新研究,旨在培养和造就在国际科学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研究群体。截止目前,基金委共资助创新群体381个,上海交大共获资助11个。交大将为各创新群体顺利开展研究工作提供充分保障,并加强项目过程管理,继续培育和打造具有学术活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研究群体,不断促进和提升学校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