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性价比”上海排22 看场电影需工作9小时

08.11.2014  11:41

  临近岁末,全球各类非政府组织的"宜居城市"、"最佳城市"榜单相继出炉,与强调"人均GDP"、"就业率"、"人均收入"等硬指标的政府机构排行榜不同,这些榜单的评选聚焦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幸福感,关注更多的城市生活细节……尽管最终评选结果见仁见智,但它们为我们观察一座城市提供了更丰富的个性视角。

  喜欢上一座城市的原因或许可以复杂到需要列张长长的单子:首先要看看水、空气这些自然环境,再来掰手指算物价水平,接下去可能还要考察教育、医疗等各种条件。不过,有时候一个简单细节所散发出的城市魅力就能让人彻底折服:或许是那一条条洒满了金黄色落叶的老式街道,又或许是多姿多彩的夜生活着实令人沉醉……

  每年岁末,各种各样的全球城市排行榜层出不穷,都试图用五花八门的标准来给城市打分--《经济学人》杂志依据一系列硬性的标准衡量全球城市的宜居性,流行杂志《单片眼镜(Monocle)》则更倾向于用自己独到的审美角度来观察城市。前不久,又有一家叫做"国际城市文化运动组织"(YouthfulCities)的社会机构抛出了全球城市"生活性价比"指数排行,以年轻人的视角出发,解读城市的生活成本和宜居程度。

   电影票透出城市"性价比"

  记者在YouthfulCities的官网上看到,这是一家成立时间只有两年的非政府社会组织。在2012年,他们惊奇地发现全球50%的30岁以下年轻人群都生活在城市之中,于是决定为年轻人(年龄从16岁至29岁)做个全球知名城市排名。

  这张最新发布的全球"生活性价比"城市指数排行榜,是由YouthfulCities的调查小组根据9类消费指标,得出全球25座城市的"生活性价比"。在榜单中,巴黎、多伦多和洛杉矶位列前三甲,上海则排在榜单第22位,其他亚洲上榜的城市还有东京、首尔、孟买和马尼拉。

  "生活在'魔都',月收入多少才够花"--从这个一度在网上不断被转发的帖子主题可以看出,"生活性价比"已经成为不少人衡量一座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标准。为了调查年轻人在不同城市中的"生活性价比",YouthfulCities在选取诸如鸡蛋、房租、公共交通、机票等生活必须的消费之外,还挑了电影票、演唱会、快餐这些更符合年轻人消费习惯的数据。

  在"电影票"这一项消费中,YouthfulCities以时间为单位,计算出在该城市需要工作几个小时才能以最低时薪负担得起一张电影票。第一名的罗马只要工作0.92小时,就能看一场电影,柏林和巴黎分别为0.94小时和1小时;北美6座上榜城市在1.27小时至1.86小时之间。上海在这张榜单中"表现不俗",要看一场电影需要工作9.72小时,在榜单中位列倒数第四。两座非洲城市金沙萨和内罗毕排名榜末两位,分别要工作47.37小时和49.59小时才能看得起一场电影,让电影这项大众娱乐项目在当地变成了奢侈的高消费。

  快餐文化早已普及到世界各地,那么哪座城市的汉堡包最便宜?毫无疑问是德国柏林,如果用遍布全球的麦当劳来作为价格衡量标准的话,想吃一个巨无霸,柏林人只需工作0.69小时就能负担得起;巴黎和芝加哥紧随其后,分别为0.70和0.72小时。其他几座上榜的欧美城市的数据,都在0.8至1小时左右。

  如果你是个文艺青年或是摇滚歌迷,那么柏林、巴黎和罗马应该要出现在你的旅行列表上,因为这三座城市的演唱会门票是最便宜的。在柏林观看一场演唱会或音乐会的平均票价,只需工作4.48小时就能负担得起了;巴黎和罗马的数据分别为5.65小时和5.68小时。在YouthfulCities看来,上海的演唱会门票则贵得出奇,一个上海小年轻需要工作101个小时才能负担得起一张票。

   注重城市生活点滴细节

  就在YouthfulCities公布这张"城市生活性价比"榜单的前一个月,《经济学人》旗下智库分析机构公布了2014年度全球宜居城市排行榜。参与调查评估的140个城市中,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墨尔本力压群雄,在包括医疗卫生、文化、环境、教育以及基础设施在内的一系列衡量标准中,获得最高比分,第三次问鼎世界十大宜居城市排行榜榜首。

  除墨尔本外,澳大利亚还有另外三个城市位列这份榜单的前十名,分别为阿德莱德、悉尼和珀斯。值得一说的是,今年的完整榜单中,中国有8个城市入选,分别为北京、天津、苏州、上海、深圳、大连、广州、青岛,其中北京全球排名74位,是所有入选的国内城市中排名最高的。

  与《经济学人》版"宜居城市榜"影响力并驾齐驱的,还有另一本杂志《Monocle》每年在8月至9月的合刊中推出的"全球宜居城市排行榜"。这两份榜单近年来已逐渐成为人们观察一座城市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值得信任的参考指标"。

  与《经济学人》相比,《Monocle》更坚持生活质量评判标准,包括犯罪率、医疗保健制度、公立教育和经济环境等。绿化面积、文化投入、阳光时数、电动汽车充电点的多少、新企业成立的难易程度,都会被考虑在内。与此同时,《Monocle》对于"宜居"的评判标准并

  不限于一个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环境,而是从多个方面评估这座城市是否可以给当地居民带来幸福感。"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应该气候宜人、犯罪率低,有良好的医疗和教育体系,发达的公共交通和四通八达的机场枢纽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一些细节的东西,比如精致的酒吧、幽静的大公园,或者免费的画廊和博物馆,都可以给这个城市加分。"

  尽管这些城市排行的评选角度各有侧重,但注重城市普通民众的民生便利与细节,显然是榜单的共同点。

   多一个视角发现城市魅力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全球各个城市之间的差异日益鲜明,有些城市井井有条、欣欣向荣,有的则变得暮气沉沉。当然,有魅力的都市从来就不是从同一个光鲜华丽的模子里刻出来的。

  在宜居城市排行榜大获好评之后,《Monocle》杂志去年又选出了风格鲜明的"全球十大魅力城市",几乎从未入选过"宜居城市"的巴西最大城市里约热内卢占据榜首。里约热内卢究竟凭什么排在哥本哈根前面?这本杂志做出了以下的评价:"这座旧式都市正重拾其黄金年代的风华,桑巴舞、热带风韵、日光浴。火热沙滩上放眼望去都是健康快乐的人们,每一口都呼吸到海洋的味道……当然,里约明媚的阳光并不能掩盖其棘手的社会问题,在风景如画和光鲜活力背后也存在犯罪率高、贫富差距大等诸多挑战。里约的管理者正试图把挑战转为机遇,通过举办世界杯、奥运会两大体育赛事,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里约正迎来第二春,集商业、文化、设计、体育和旅游综合发展的全新时代……"

  如果仔细看一下"魅力城市"的标准,20项指标显得相当的"主观",比如"平衡感",体育场、地铁换乘站、巨型购物中心……大城市难免有很多大体量的公共建筑,它们在规划时就要考虑到普通使用者感受,设计师应当更多关注细节,以及使用者从身体到心理的各种细腻需求,以巧妙的技术手段,提供最大限度的舒适;"粗砾感",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原住民"或是边缘人群,他们聚集在某些特定的区域,有着自己的谋生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趣味。因为这些人的存在,城市展示出它粗砾坚硬的一面,显现更多样的色彩和更丰富的质感,也让它变得更加迷人……

  "大片的绿地,便捷的交通,干净的街道总会为一座城市加分。但当都市人对一座城市产生'家的感觉'时,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因素则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些因素其实并不复杂,但容易被忽略。"理想的城市不一定都必须像瑞士那样高效、像哥本哈根那样人性化,多一个观察角度,你会发现里约热内卢、曼谷和墨尔本、东京一样,也有着令人羡慕的城市生活品质。

   关注个性拒绝"千城一面"

  每年如此多的城市排行令人眼花缭乱,但评选的标准、准确性免不了也招来一些争议。

  有业内人士就指出,YouthfulCities选取城市的标准似乎缺乏统一的标准,显得十分随意。选取城市可以有多种标准,譬如各国首都、人口数量最多的城市等。从现在公布的数据看,选择的这些城市既有大城市,又有小城市。整个排行榜的定义并不清晰,缺乏数据的支撑,也缺乏必要的对比分析。

  在YouthfulCities的城市"生活性价比"榜单中,大部分数据都是基于城市最低工资计算得出的,而这家机构统计出的上海最低时薪只有1.43美元,约合人民币8.75元,排在时薪榜第17位。但事实上,根据今年4月1日起调整的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上海市最低月工资为1820元,一小时最低工资为17元,比8.75元整整高出一倍。

  "需要工作101个小时才能负担得起一场演唱会",可能要买最前排的VIP位置才能达到YouthfulCities的这一"标准"。此外,YouthfulCities的数据显示,上海人如果要到麦当劳开洋荤,吃个巨无霸,竟要工作3.09个小时才能负担得起,这一数字也显然不准确。

  一般而言,评选全球最佳城市的标准无非覆盖硬件、软件两方面。但事实上,再专业的统计数据,也无法完全解释:为什么一座城市会受到人们的喜爱,而条件与之相仿的另一座城市则相反。一座城市的魅力所在,通常无法用某个僵硬的指标或是数字进行量化估算。有个性的城市才有魅力,在"世界是平的"的今天,尤其是在大都市越来越"千城一面"的当下,关注一座城市的个性,或许正是这些排行榜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