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城市化与空间生产”跨界论坛在上海交大举办[图]
|
图为论坛现场 |
11月24日,“城市化与空间生产”跨界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演播厅举办。
本次论坛集聚了中国城市化研究顶级专家,专家们分别对央地关系、土地财政、土地制度、城乡格局、集聚与非均衡发展等问题进行讨论,旨在探索城乡发展的可能性。论坛主办方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在苏州工业园区设有悉尼大学中国中心,致力于推进悉尼大学与中国高校开展科研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从更深层面、更广领域推动引领开放式创新。论坛集聚了北上广的研究力量,合作单位包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闵行房地(集团)有限公司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论坛召集人卢端芳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并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为悉尼大学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与城市讲席教授。通过简要介绍她目前正在写作的两本书 --《超元素理论》和《新易经:中国之道及其城市化》,她强调中国应该加强对自身独特城市化道路的自我认知。
来自不同专业的专家围绕本次论坛的主题进行了对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教授黄韬认为当下中国的土地财政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经济学院与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教授赵燕菁认为现有的土地财政促使城市化迅速完成,但信用货币过度透支成为城市发展的风险。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教授汪晖是农地制度改革的支持者,认为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能够形成恰当的农业生产规模。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桂华则认为当前农地制度改革忽视了中国农业生产现实,农村土地的细碎化制约了生产力,国营农场在实践当中被证明更加有效。卢端芳提出了资本逐利性、新生代农民主体性、教育资源配置与小城镇发展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香港大学城市研究与城市规划中心主任赵丽霞在总结香港住房政策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有益的启示。泰裔城市人类学家王光亮则基于多年上海田野研究成果提出城市更新政策建议。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区域规划设计所所长黄慧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张尚武,著名地理学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顾朝林分别对非均衡发展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城市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论坛最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铭,上海交通大学城镇空间文化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陆邵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评论家周榕对城市和乡村的未来提出了各自的展望。
来源:新华网 2016.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