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舞台 申城加速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近年来,上海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大提速,立足于机制创新、内容创新、服务创新,朝着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向大步迈进,为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
创新机制:推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会化、专业化建设
上海在注重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硬件建设的同时,大力推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方面的机制创新。
目前上海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有全委托管理、对场地设施或文化活动项目实施的部分委托管理和街道(镇)直接管理三种模式,核心是要达到“专业化”。2015年3月,上海出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会化、专业化相关政策,并在徐汇、浦东、嘉定、闵行等4个国家和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开展试点。试点区已经出现一批成功案例:以打浦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代表的项目连锁化管理模式正在部分社区逐步推开;浦东新区塘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引进、培育文化类社会组织和文化团队,有效满足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的经验,得到中宣部、文化部充分肯定,被评为“2015全国优秀文化站”。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要实现社会化管理,需要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共文化建设。上海对首批进入《上海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会化专业化管理合格主体推荐目录(2015年版)》的31家社会主体,进行公共文化业务培训,提升社会主体的业务水平。
今年,上海将在四区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各个区县全面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会化、专业化管理工作,引入更多的合格社会主体参与管理,进一步探索连锁运营的社会管理模式,力争到2016年底,在全市200多个社区文化中心做到“一中心一模式”。
广搭舞台:市民文化节创新办节机制
201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以“家”为主题,通过举办市民合唱大赛、市民手工艺大赛、中华语言文字大赛、中华戏曲演唱大赛、“家文化”系列五大赛事,共推出各类活动47000多项,惠及群众2800万人次,极大丰富了上海市民的文化生活,切实提高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使用率。
与往年市民文化节不同的是,201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结合市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来自社会和市场的创意、资本、文化项目、人才,在文化节这一平台上充分展示,活跃了市民文化节展现市民文化风采的“大舞台”。同时以市民文化节为载体,各区县将各项传统文化活动纳入市民文化节统筹安排,特色文化活动更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社区。
“互联网+”:送公共文化服务“上云端”
打开手机APP或网站页面,市民可以快速查询并预约感兴趣的公共文化活动,包括戏曲、讲座、亲子活动、电影观摩等。
在今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期间上线的“文化上海云”,集合上海每年23.6万场公共文化活动信息,连通780多家市级、区县、街道乡镇三级的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服务中心,提供近3000万人次的活动订单。
市民只需要通过手机APP、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以热点推荐、兴趣分类、附近搜索等项目形式,快速查询并预约感兴趣的公共文化活动,然后通过发送到手机上的短信或二维码,便可完成预约。而且,市民自己成立的文化团体的活动,只要通过“文化上海云”网上登记审核,也可以免费预订、使用全市公共文化场馆的场地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