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城中村改造如此之快 原拆原还的背后资金哪里来?

03.03.2016  23:46

   

作为原住民,唐老伯在自家宅基地的房子里生活了大半辈子,前不久,他签下了动迁协议,要和这个被车水马龙、高楼林立所包围的"城中村"说再见了。可唐老伯并不感伤,因为他不会离开这片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


老唐说的"对面",就是今后造回迁安置房的地方,那里原本也是一个迷你城中村,如今土地已被腾清。


这张照片就是这块土地原本的样子,这块土地上原本30幢农民的宅基地从启动动拆迁到最后形成这块空地,仅仅只用了5个多月的时间 。


都说动迁征收是天下第一难事。为什么这里的城中村动迁速度会如此快,并且居民们都乐意配合呢?这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原地安置。但原拆原还所需资金比异地安置要多许多,因为异地安置房源是现成的,居民签完协议就能搬,而原地安置,需要腾土地,造房子,几年下来,补偿给居民们的过渡费,都不是一笔小数目。那么这些钱从哪里来呢?


松江区中山街道副主任陆建平告诉记者,一般的开发商是不愿意来投入的,因为它改造的难度大。他们这次是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同时也引入了两家国有企业共同来改造开发。


像松江中山街道,共有三个地块纳入"城中村"改造,总面积6.6万平方米,前期动迁资金需要1.2个亿。但每个地块都很迷你,不超过30户人家,如果单独改造,原拆原还根本不可能实现。于是中山街道 尝试三个迷你城中村"打包开发"的模式,两个城中村腾地后,用于建设安置房,另一个则用于商业开发。


在松江,除了"打包开发"外,城中村改造还被纳入了区域整体开发的范畴。 车墩华阳社区占地2800亩,中心位置是一片400多亩的城中村,根据规划,整个社区将变身成为以华阳老街为主体的明清风格小镇。这片"城中村"也正好迎来改造的契机。


上海城东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卫星表示他们会把整个社区作为统一的规划来统筹平衡,所以周边地块的收益就可以来弥补城中村改造本身的资金不足。


由区属国有企业和2家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出资成立的项目公司,不但要负责城中村改造,还要兼顾整个区域的提升改造。建成后的商业部分,除收益按比例分成外,其中10%股份将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成本价回购。


松江区区委常委副区长于宁告诉看看新闻网记者,他们这一次城中村整治是打开大门,吸引多元的资本投入。让它们共同形成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态势来增加投融资平衡的能力。他们腾出来的地不是简单的用于经营性房产,而是通过开发一些科创园区、文创园区以及楼宇经济让那些城中村能够成为长期下蛋的鸡来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


目前,松江通过市级审批的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均已启动,项目数量和启动率名列全市前茅。


城中村改造耗资巨大,绝大部分村庄靠自筹资金,根本无法完成改造,而有限的政府财政也难以托底。因此,借助"外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改造,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其中,如何让开发商有兴趣参与,又能切实保护好农民和农村集体组织的利益,是成功的关键。而松江区的探索,既改善了原住民居住环境,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也加快了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这种多方共赢模式,值得推广借鉴。


(看看新闻网记者:李怡)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