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积分本月首次兑换:奖品“僧多粥少”

13.08.2014  10:42

  将垃圾准确分类,扔进小区垃圾箱,然后把手中的一张小卡片在专人持有的手机上扫一扫就能获得10个积分,积分累积到一定程度就能兑换抵用券等实物或服务。

  对静安区东安公寓的居民来说,本月,绿色账户用户可以首次利用积分去兑换各种实物或者服务。然而,他们遇到一个“僧多粥少”的问题:可兑换的实物或服务仅能满足一部分人,只能先到先得。

  东安公寓有350户左右居民,200多户办理绿色账户卡,其中150户经常使用此卡。

  静安区市容绿化局环卫科相关人士介绍,至去年年底,静安区各个小区实行了垃圾分类,并在其中97个小区的32000多户居民中推广绿色账户,目前办卡的居民有5623户,“今年我们计划在8万户居民中推广绿色账户,目标是完成5万户。

  绿色账户用户本月可以首次兑换实物或者服务了,那么他们能换点啥?静安区绿化市容局环卫科相关人士提供了一份8月兑换项目的清单,有不锈钢簸箕扫帚、垃圾桶、交通卡套、冰箱贴、理财讲座、肚皮舞课程、咏春拳课程、菜场蔬菜抵用券、饭店抵用券、游泳体验券等20多个种类,其中交通卡套需要的积分最低,仅需50分,咏春拳课程需要的积分最高,1200分。可兑换的服务还包括华山医院附属静安中心医院的专家号,有20个名额,仅需300个积分,但限定心内科、消化科、神经内科和皮肤科。

  从总量来计算,这些实物和服务加起来约2000份,而静安区已有5623户绿色账户用户,如此,这些实物和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可以兑换的实物和服务的确不能满足所有用户需求,但我们已经挖掘了各个政府部门的潜力,大家都在尽各自所能提供实物或者服务。最终,这个实物和服务兑换要实现市场化运作,不能永远靠政府。

   [面临困难]

   1、对商家不具吸引力

  静安和松江是绿色账户的重点推进区域,至上周约有持卡用户6000户,兑换资源的确“僧多粥少”,两个区都在挖掘区内资源。市绿化市容部门也在同商委、银行等方面积极协商,希望能有更多的商家加入兑换资源的行列,银行也能为绿色账户用户提供一些特别的服务。不过,绿色账户还是个新生事物,只有几千个用户,对大的商家来说,这个数量还不具备很大的吸引力,因此目前愿意加入的商家非常少。

   2、刷卡者要站立4小时

  此外,目前由专人或者志愿者持手机为居民刷卡,每天要站立4个小时是个不小的体力活,能否安装一套设备,让居民自己刷卡?徐志平表示,从技术上来说,这应该不难实现,但目前配备专人或者志愿者刷卡的目的更主要的在于监督居民自觉、准确分类,不排除有的居民没有准确分类就想攒积分的情况。

   3、自觉分类居民约占两成

  据悉,目前垃圾分类已经覆盖约230万户居民,但能自觉、准确分类的仅约20%。

  市绿化市容局负责人曾表示,本市暂不推行像台北那样征收垃圾袋费的方式来推进垃圾分类,而是根据上海的情况,采取绿色账户正面激励的方式来鼓励居民分类,将来,也可能采取其他激励措施,多方位推动全市尽早实现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