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坚持助学 申城华阳街道刘文珍获赞中国好人
刘文珍擦拭希望工程突出贡献奖奖牌。(资料)
说起长宁区华阳街道居民刘文珍,邻居都说她为人朴实、生活节俭。她曾是“勤云斋”素菜馆的女老板。若不是今年2月刘文珍荣登“中国好人榜”,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位80多岁的老人坚持了20多年的助学善举。
1995年,刘文珍和丈夫徐峰在湖南芷江捐建了一所希望学校,并以女儿徐勤的名字命名为上海徐勤希望小学。原来,徐勤从小有一个心愿:长大后当一名山村教师。她工作后领到的第一个月工资,就全部捐给了安徽农村的一名失学儿童。但不幸的是,就在徐勤工作不到4个月,一场交通事故夺去了她年仅28岁的生命。想到女儿未了的心愿,老两口就带着女儿的抚恤金来到希望工程办公室,希望把钱捐给最需要帮助的人。后来,这些钱被送到芷江侗族自治县的34名失学儿童手中。
不久,芷江县委书记带着20多名学生来到上海,这些孩子正是刘文珍夫妇捐助的一部分学生。当听说他们身上“像样一些的衣服”都是借来的,刘文珍沉默了。县委书记试探着开口:“您能不能帮我们办一所学校?”刘文珍一口答应。于是,夫妻俩起早贪黑经营素菜馆,把利润积攒起来。两年后,他们把10万元送往湖南。
芷江上海徐勤希望学校建成后,有很多当地的孩子写信给刘文珍。她认真读每一封信,却没有回信。“不回信不是因为不关心他们,而是不想给他们造成心理负担。”建校至今,刘文珍每年还会拿出1万元作为学校的助学金。1万元现在看来并不多,但刘文珍一家坚持了18年。
1999年,夫妇俩又连续两年捐款,成立上海建青实验学校徐勤奖学金。2006年,老伴徐峰离世,刘文珍的爱心行动没有停止。2009年9月30日,她又捐款3万元在沂蒙山区建设希望小学。
1994年至今,刘文珍的捐助款项已达46万多元。这些年,儿子一直支持着刘文珍的助学事业,并答应会把这项工作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