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少数派读书报告:只要有心,地铁也能成书房
东方网实习记者毛淑杰11月16日报道:11月15日,风靡伦敦的地铁丢书“中国版”来到上海。不过记者实地探访发现,都市地铁中,累了一天的上班族们,有人选择补个好觉,有人选择分秒必争低头看手机。真正选择在地铁上阅读的人是绝对的少数派,甚至有网友在朋友圈提出“这些书可能被地铁保洁阿姨收走”的怀疑。不过,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大家的讨论,在拥挤的地铁真能成为安静的“书房”吗?
少数派读书报告:地铁上才有点儿读书时间
上海地铁中,无论是站台还是车厢,随处可见低头族,大多数人都是捧着手机刷剧和玩游戏,或者索性放空在车上休息,极少数人捧着厚厚的大书来看。记者走访中,大多数乘客都觉得“纸质书携带不方便”、“手机也可以看书”、“地铁太累,看也是回家看”等,因此并不看好在地铁读书这一倡议。
不过,孙女士就是极少数之一。她说:“只有在地铁上才有点儿看书时间”。孙女士是二孩妈妈,生了二胎之后,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因为家里还有一个9个月的宝宝,一回家就要照顾她。她说:“在家里根本没有时间看书,办公室里看书也不太合适,所以只能利用地铁时间读一些书”。通勤的时候地铁上没有座位,她就靠在门旁边看。“开卷有益,只要有心,随处都是书房。”有时候她也看电子书,但总觉得眼睛不舒服,“我还是更青睐传统的纸质书”,这位二胎妈妈表示。
对于地铁丢书活动,她觉得可能跟因为中国人习惯而有所不同。在地铁上大家看到书后可能认为这是谁落下的,就直接带走了。所以不一定有国外那样的良好效果。而且,她个人喜欢有选择地读书,一般根据自己的兴趣或与工作有关,比如时间管理、文学类等,地铁上丢下的书未必全是她的菜。
最近她在看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她说,因为时间有限,“一个星期只看了三分之二”。另外,她读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自己读3年级的大女儿做榜样。“我也想让女儿能积极阅读,所以自己要起到带头作用。”
观点:浪漫的“丢书”能否夺回读者
有人觉得书本阅读不可缺少,有人觉得获取信息方式早已改变。有人喜欢纸质书,有人偏爱电子版。且放下公益与否之争,单是考虑到中国特色国情,就不禁让人担心这样浪漫的丢书形式果真能夺回被现代科技俘获的读者们吗?
笔者以为,伦敦地铁的丢书活动之所以成功,除了英国集体读书氛围之外,还与地铁内自发形成的安静环境、地下老旧地铁没有WiFi信号有关。此外,赫敏所属的公益组织在伦敦地铁“丢书”丢了4年,共2000多本书,而中国明星领衔的“大举”丢书则是1天内3个城市10000多本书,而且没有相对完善的后续保障。这样一场大规模的快闪活动,恐怕在娱乐化的形式中逐渐被人淡忘。
对于想读书又繁忙的人来说,地铁阅读固然不错;而选择在特点时间特定地点来提高读书效率的人也无可厚非。地铁读书,终究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与其热闹“丢书”莫如安静读书,更多人认识到这一点,或许也是“丢书”活动的正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