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地铁列车供电系统升级:"双保险"变"四保险"
前不久,上海地铁9号线刚刚完成一次“隐性升级”:电力部门负责为地铁列车供电的输电线路从两根增加至四根,为市民的安全出行额外上了两道保险。
“经过多年建设,上海电网已完成了对全市的覆盖,今后要持续提高电网的可靠性,说白了就是要尽量少停电,万一停电了也要尽快恢复。”上海市电力公司副总经理陈道彪表示,电力部门已在浦东等地开展试点,尝试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配电网示范区,建成后区域内供电可靠率将超过99.999%,折算下来用户年均停电时间将缩短至5分钟左右。
“双保险”变“四保险”
“打个比方,地铁9号线以前用两条腿走路,现在用四条腿走路,但理论上只要一条腿,它就可以蹦跶了。”
市电力公司建设部副主任李峰告诉记者,9号线两端分别有一座110千伏变电站,之前每个变电站各接入一根输电线,只要不同时断开就不会影响地铁运行。这样的安排看起来已经很有“安全感”了,但地铁运营方反映,部分极端情况下,“双保险”还是不保险。
尽管发生这种故障的概率很小,但电力部门还是决定对上海地铁全网中所有存在类似隐患的线路进行改造。
以9号线为例,改造后的110千伏变电站各增加了一根输电线,整条地铁线由四根输电线支撑。而且新增的输电线来自新建成的薛家浜变电站,和原来的线路分属不同的“上游”,这样不仅断开一根线路仍有三个“替补”,甚至即使其中一个上游变电站断电了,但地铁列车还照样可以跑。
数据显示,电力部门计划共斥资13亿元,对19个地铁项目进行改造。包括9号线在内,上半年已经完成其中三个,剩余工程将在明年结束。
为变电站设计37种外观
改造地铁供电网的同时,电力部门从去年开始还尝试在市区搭建“装配式变电站”。
所谓装配式变电站,就是在变电站的土建施工中,用装配式建筑代替传统现浇建筑。和现浇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精度更高,能避免墙体开裂、渗漏等传统建筑“通病”,此外还具有工期短、污染少、节约资源和节省劳动力等优点。
截至今年上半年,电力部门先后完成两座110千伏和一座220千伏装配式变电站,经测算预制率均超过70%,平均施工时间比用传统方法减少近50%。
除了装配式变电站,近年来电力部门为了让变电站“长”得更漂亮,还设计了六类、37种风格各异的外立面装饰方案,如在迪士尼园区内使用的“仿石库门”110千伏变电站,这个外观充满海派元素的变电站现已投入使用。
今后将有三条电力“高速路”
陈道彪介绍说,近年来,上海在电网建设方面渐渐驶入“快车道”,目前已形成以“四交四直”对外受电通道、500千伏双环网和南外半环为主网架,220千伏电网分13个分区运行的总格局,输电线路总长达2.45万公里。
今年4月,在已建成一条“淮南-浙北-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线路,和一条“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直流特高压线路的基础上,国家发改委又批准上海建设另一条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线路,沿着“淮南-南京-上海”线路,将安徽的电力送至上海北部。目前这条线路已启动建设,预计2016年完工,届时三条“高速路”具备将2400万千瓦外省市电力送进上海的能力。
由于市外来电中有约70%是水电等各类“绿色电力”,这也意味着上海今后能用外来绿电取代部分本地火电,从而进一步改善自然环境。据测算,三条特高压输电线的总投资为650亿元,建成后每年可节约电煤63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1万吨、烟尘排放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