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发达地区农村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湖北日报讯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15日发布《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到2016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左右的目标,要求城镇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其他农村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有较大增长。
2011年以来,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使全国在园幼儿3年增加918万人,比过去10年增量的总和还多。但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等困难群体“入园难”比较突出;幼儿园师资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亟待提高;一些地方的幼儿园“小学化”仍较严重。
启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行动计划能否有效防止幼儿园“小学化”?能否促进各方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幼儿园安全?能否激活市场,增加学前教育供给,缓解入园难?15日,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和相关专家。
1.幼儿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幼儿园师资的作用至关重要。二期行动计划提出,借助优质幼儿园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教研交流和互助提高,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教育实践能力。同时,研究制定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以质量评估为手段,建立科学导向,着重加强对师资配备、教育过程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关键因素的评估。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严禁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确保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
专家认为,落实这些内容,需要教育部门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实现有效监管,建立科学评估体系,确保幼儿园孩子快乐天真的童年生活不受到抢跑应试教育的干扰。
2.建日常管理和随机抽查制度
擅自给幼儿服用处方药“病毒灵”;小班21名孩子遭教师殴打;幼儿园装修引发集体“中毒”……
近年来幼儿园安全、卫生事故时有发生。上述这些“伤童”事件,拷问着当下幼儿园监管水平。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表示,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实管理力量,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资质、教师资格、办园行为、收费等的监管,建立幼儿园信息公示制度,及时发布幼儿园基本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同时,二期行动计划提出幼儿园要建立定期自查自纠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园舍、消防、卫生等方面安全隐患;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事关幼儿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要充分听取家长委员会的意见。
对于学前教育教师数量不足、待遇不高、专业素质不高等为人诟病的问题,二期行动计划指出,要建立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培训体系,2015年底前完成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全员专业培训。鼓励地方通过免费师范生、幼教特岗计划等方式,为农村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
3.公办民办两手抓 力争缓解入园难
“加大政府投入,加快建设一批城乡公办园。”二期行动计划提出的任务为下一步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据了解,经过一期行动计划,全国公办园增加1.7万所,但总体占比仅33%,难以满足老百姓接受公益普惠学前教育的需求,入园难成为困扰很多家庭的烦心事。
在公办幼儿园布局问题上,二期行动计划给出了方案,在资源短缺的地区逐年安排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特别要加大农村公办园建设力度。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增强各类公办性质幼儿园的服务能力。
此外,要求各省(区、市)出台小区配套园建设和管理的实施办法,对小区配套园规划、建设、移交、举办以及回收、补建等作出具体规定,确保提供普惠性服务。2015年底前,城镇小区按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补足配齐幼儿园。这将为城镇小区适龄幼儿就近入园解忧。
要想有效缓解入园难,还要大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我国民办幼儿园的占比很大,但提供普惠性服务的能力还不够强。”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表示,二期行动计划提出将继续落实用地、税费等优惠政策,在多种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办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园的扶持力度。(本栏均据新华社北京15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