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全国土地日】上海市打造“土地整治+”创新平台,促进乡村复兴
针对上海人口资源环境紧约束的现实,上海市积极创新规划土地政策,以土地整治为平台,以建设用地减量化为抓手,以市级土地整治项目和郊野公园为引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拓展城市生态空间,探索郊野地区绿色转型发展的路径。2011年,上海启动了市级土地整治项目,由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在基本农田保护区、本市生态网络等重点区域设立8个市级土地整治项目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分别探索了以宅基地置换为特色的外冈镇项目,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全域综合整治为特色的廊下镇项目,以乡村综合治理为特色的庄行镇和奉城镇项目,以建设用地复垦建设高标准农田为特色的合庆镇项目,以郊野地区复兴探索为特色的新浜镇项目、新村乡项目和三星镇项目。项目总规模近5721公顷(折合8.6万亩),预计新增耕地791.46公顷,总投资近23亿元,涉及金山、崇明、奉贤、浦东、嘉定共5个区县。
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布局
以土地整治为平台,重点推进零星宅基地等集体建设用地归并,项目宅基地搬迁归并力度均较大,8个项目的搬迁户数达3300户。外冈镇运用增减挂钩政策,搬迁宅基地农户523户,有效整合土地资源,耕地数量质量并重,配套相关农田水利、田间道路、防护林、农业生产辅助设施,同时也将分散的农村宅基地从空间上变成了集中的城镇居住用地,完善了宅基地退出机制,居住的土地权属由集体变为国有,转移人口的户籍性质由农村变为城镇,承包的土地全部流转并建立参与分红机制,村民居住和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强化土地资源保护和环境综合治理
项目均选址于基本农田保护区或生态网络规划范围内,实施后进一步为农业现代化打下良好物质基础,锚固了城市生态空间,提升城市生态安全提供重要基础保障。嘉定外冈项目以江南水乡田园为特色,利用“一稻一园一钓一寺”综合提升区内休闲观光功能,打造集农、牧、渔、果相结合的观光农园,为旅客提供一个采摘、体验、休闲为一体的观光游览现代农业生态氧吧。“一稻”即种植彩色水稻品种,可观赏可食用;“一园”即在河边小田块种植水果、花卉、蔬菜等,形成采摘园;“一钓”即河道养鱼,为游客提供垂钓;“一寺”即万福寺,在其四周开挖河道、种植睡莲等,周边布设旅游生产服务区。借助土地整治,打造景观型农田,新建农田林网15218棵,地被工程36632平方米。同时,在项目区核心地块,开创性的种植了彩色水稻,特色鲜明,改变了原有大片水稻的面貌,使农田更具观赏性。以表土剥离抢救性保护优质耕地。在松江新浜项目区内整齐的堆放着8个“金字塔”,这是从安置区建设范围内剥离出来的优质土壤,将建设占用的耕地耕作层土壤进行剥离、集中存放。剥离后土壤将于市级项目范围内宅基地拆除复垦区域垦造新造耕地、中低产田改造等。
促进镇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益提升
廊下结合新农村建设环境建设和自然村改造,充分利用农村特色民宅等资源,形成涉及农家乐体验、现代农业科普、旅游节庆、生态度假等多样类型的融农业、生态、观光、休闲、科普于一体的,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为特色的一种乡村旅游模式。截止至2015年10月底,廊下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332428人次(含中华农家村、廊下生态园),同比增长12.3%;完成各类营业收入400万元,同期增长8%。松江新浜项目对区域内1127户农户进行搬迁,用农户现自住的无规范化小区管理的破旧楼房,借助市级土地整治项目平台,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以农民自愿搬迁为原则。通过“以房换房”,农民基本不出钱获得新房。新安置小区地段也极佳,位于新浜镇中心地段,距离镇政府仅约500米,对面就是新浜镇文体活动中心,农民们不仅可以在现代农业中乐业,更能安居。目前新浜已经启动了安置区一侧的市民公园建设,计划日后配套建设一个标准化菜场,并为转移入住的老年农民提供集中统一的管理服务。
“土地整治+”促进乡村复兴
打造“土地整治+”创新平台,通过与文体活动、自然教育、艺术、互联网金融等跨界融合,不断拓展土地整治内涵和外延,提升土地整治服务农村的效能。“土地整治+现代农业、自然教育”,2016年依托土地整治项目和现代农业,在嘉定外冈项目中提出“观禾计划”设计活动吸引公众参与体验农耕文化,促进农业产业延伸,拓展土地整治内涵,增强土地整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活动成效初显,“外冈牌”已成为优质稻米品牌深入人心,项目区种植的紫色水稻不仅兼具粮田景观功能,更吸引城市家庭参与农事体验。6月11日,52户家庭187人就曾下田体验插秧的乐趣,将农耕文化与展览、手工、亲子教育等结合,让孩子体验农事,了解农情,尝试农活,学会与自然、与他人和谐相处。“土地整治+体育”,金山廊下项目区内以青春乐行、半程马拉松等形式吸引了全国25个省、直辖市、81个城市以及港澳台地区,以及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日本、德国、法国等30余名外籍人士,共计2500余名市民通过赛跑领略廊下郊野公园自然景观和乡野风光。“土地整治+艺术”,新浜项目拆旧过程产生大量的废弃桌椅家具、竹制容器、农用工具,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保留下乡村的印记,以田野为背景,用旧门板、水缸作画布,搭建一个开放平台,把当代艺术从画廊转移到乡村田野,让大地、艺术与大众面对面,发挥乡村艺术公益性和公共性的深层价值,带动集文化艺术产业、特色旅游、环境和历史保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乡村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