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破解城镇化资源瓶颈 驾校旧操场变田园
11月30日消息:近日,上海首个市级土地整治项目、浦东新区合庆镇土地整治项目通过验收。这也是上海首个以建设用地减量复垦为目标、首个通过表土剥离技术和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技术的试点项目。
站在合庆镇的田埂上,很难把眼前这一片美丽田园,与之前陈旧破败的驾校旧操场联系起来。不过,就是土地整治让这种看起来的“没关系”和“不可能”变成了现实,也为上海实现建设用地“负增长”的目标进行了积极探索。
从扰民驾校到都市农园
位于浦东新区合庆镇,距离外环高架路约7公里,距离浦东国际机场约13公里,这一片逾千亩的土地上,原本有一个驾校。
由于驾校的运行产生大量废弃物和噪声污染,再加上驾校周边河道系统连通性差,部分河道还出现严重的黑臭现象,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当地农民抱怨连连,甚至还为这一困扰上访过好多次。
如今,整治后的这一片土地,驾校搬离了,原本的建设用地复垦了,田块更平整了,道路通畅了,水系也联通了。困扰农民多年的污染问题彻底解决了。不仅如此,这一片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都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升,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清水绿树,园亭炊烟,一步一景”的江南水乡风貌。
“原先我们不愿意在周边逛,如今晚饭后在周边散散步,就像逛公园一样。”当地的农民对新环境非常满意。
其实,这样的改变,就在这一年之间。据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合庆镇这一片土地的整治,是一个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主要包含建设用地复垦、农用地整治、农村居民点建设三部分内容。去年6月开工,到今年6月完成,差不多用了一年时间。
“在整治之前,我们对这一片区域进行了详细地调研和评估。”该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不但有农民们反应的各种困扰,而且驾校作为这一个区域内零星孤立的建设用地,占地面积大,土地利用粗放,实际的经济产出价值不高。于是,在新区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商定将驾校这一块建设用地复垦,这样一来,不但实现了建设用地减量290.6亩,也完成了对有污染、高能耗、低效益建设用地的淘汰和更新“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正符合上海建设紧凑型城市要求”。
从这一年项目实施过程来看,项目区整治针对性地从“视、听、嗅”人体感官视角出发,开展了河道生态整治,通过疏浚清淤,完成挖方量8.99万立方米,并打通断头河道和淤堵河道,实现了区域内外河道体系通联,增强水动力以满足自净需求;同时,驾校建设用地复垦,解决了噪音污染问题,增加了耕地面积;此外,整治中还实施绿色村庄建设和庭院工程,构筑、搭建和组合园林要素,引入休闲亭廊等人文景观小品,沿疏浚河道布设带状观景平台,有效提升河道整体的景观观赏价值。
如今的合庆镇,完成了一次“大变身”,正要借助土地整治推动都市郊区农业向多功能转变,凸显其生态、服务功能,促进农村经济产业转型发展和农民增收。据当地政府人士透露,该区域被定位于“近郊都市生态农业园”。目前已有农业开发公司主动上门对接,与镇政府联手打造上海火龙果种植基地和产业园。同时,这里还将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为主体的农业旅游节庆,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需求。
相关人士也对经济效益进行了估算,合庆镇整治项目实施后,农业生产年新增效益可达35.05万元,农业经营年净收益可达100万元。后续随着现代农业生态产业的发展,逐步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还将带来更可观的经济效益。
“负增长”倒逼转型发展
合庆镇的变化,是上海推动土地整治工作的缩影。
对上海来说,要实现建设用地“负增长”的目标,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举措。“土地整治”,恰恰是名列其中。
据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介绍,土地整治就是将利用效率不高、使用不合理或者尚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整治,将因生产建设和自然灾害破坏而不能耕种的土地恢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
近些年来,以上海为代表的大都市普遍面临生态休闲、耕地保护与城市扩张的三重困境,都市近郊区农用地多功能利用之间的冲突尤为剧烈。开展综合性、生态性的土地整治,与传统的以生产性农业为目标的项目有明显差异。前者更重视土地利用布局的优化、乡村景观的提升、乡村休闲产业的发展以及土地整治技术的创新。
与此同时,土地整治对保障发展、保护资源和优化空间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优化本市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意义重大。土地整治可以推动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工作,其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相结合,以城乡内涵式增长模式,成功破解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瓶颈,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拓展空间,推动上海转型发展。
事实上,土地整治已成为全国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在《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都对土地整治提出了明确要求,将土地整治上升为国家战略,视作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
正因为此,像合庆镇这样在村容村貌上实现“焕然一新”,只是整治成果的一部分。专家指出,土地整治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起码有三个积极作用:一是实现土地利用的多重效用,实现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二是通过土地整治,加强对文化和传统景观的保护,延续地域特征和历史特征,兼顾生态、休闲游憩的需要,实现城乡地区的综合发展。三是探索和创新新型土地整治技术,让“集约节约、生态优先”的科学理念能够在更广阔的领域发挥作用。
为推动土地整治,上海由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在本市基本农田保护区等重点生态保育区投资建设一批高标准、示范性的市级土地整治项目。其中首批共5个市级土地整治项目,总规模近3777公顷,涉及金山、崇明、奉贤、浦东、嘉定共5个区县;预计整治完毕后,可为上海新增耕地677公顷。
变身美丽乡村多种模式
土地整治有着多种模式——
从这些示范项目来看,合庆的成功“变身”,以建设用地复垦为主要内容,以近郊都市农业园为目标,化解了历史遗留矛盾,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被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中心负责人称之为“合庆模式”。
不过,他告诉记者,“外冈模式”则是另一种典范。
嘉定外冈的土地整治,也是一个示范工程,以促进近郊区城乡统筹为目标,将项目区内零星散乱的宅基地进行拔点,将细碎的田块归并为标准田块。同时,对区域内的灌排设施、道路系统、农业附属设施,按照现代农业标准进行高标准建设,为农业的现代化、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基础,为农业增产创造条件。该项目也于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完成后的首季水稻也已喜获丰收。据镇农委透露:整个新建设的项目区,已收割的20亩试验田实际产量为1360斤,大大超出周边农田的产量。同时,通过土地整治,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经营吸引力明显增强。仅以项目实施前后对比,原先由外来人口经营的土地,70%已转由本地农民经营了。
目前,还有金山廊下(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目标)、崇明新村(以“滩涂成陆”土地开发利用为特点)、奉贤庄行(以远郊区新农村建设为特点)等多个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各区政府都很积极、很支持,项目顺利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新的成功的模式还会不断涌现。”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负责人说。
除了这些与城乡一体化有关的土地整治项目,还有一类整治项目颇受市民期待,那就是郊野公园。
根据上海生态网络规划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全市将建造21个郊野公园,为市民提供更加广泛的休闲场所。目前,青浦区青西郊野公园、松江区松南郊野公园、闵行区浦江郊野公园、崇明县长兴岛郊野公园、嘉定区嘉北郊野公园等5个郊野公园作为试点已经先期启动,一期建设面积约32平方公里。预计到2016年起,5个郊野公园将陆续开放。在郊野公园的建设过程中,也缺不了土地整治。以土地整治四大工程为依托,通过专业的规划和专门的技术,整合农业、水务、道路交通、市政、林业、环保、公共服务设施等各类设施和资源,通过土地覆盖、地表修复、河道疏浚、植被栽种等手段,注重自然要素的提升和保护,充分发挥上海农地的生产、生态和景观灯多重功能,建成以美丽庄稼为基底的具有乡野田园特色的开敞郊野公园。
此外,记者了解到,《上海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已经出台,提出了“145”土地整治战略。即坚持“以综合型土地整治推进上海转型发展”为战略导向,聚焦“增加耕地数量”、“提高集约水平”、“完善生态网络”及“优化空间形态”四大战略目标,在规划期内完成五项任务:推进多功能农地整治,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48万亩;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开展集中建设区外低效工业用地整治,重点推动高污染、高耗能、低效利用、开工不足的小型独立工业点及生态网络控制线内的零星工业用地搬迁复垦;探索市地整治,开展城市郊区城中村改造;合理有序推进滩涂圈围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