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举行第22期“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学术沙龙[图]
2016年3月2日,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第二十二期学术沙龙在交大闵行校区原法学楼402会议室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授席涛,上海交通大学大学BIO-X研究院教授、长江学者师咏勇,先后对与会听众作了学术报告。
席涛教授作了题为“用户行为数据的可视化原理与视觉认知UI设计应用研究”的报告。报告中,席涛教授就其从事设计行业20余年中的感悟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指出,设计研究的发展已经趋向“大设计”的模式,设计实践及教育更注重交叉学科的辅助和对大数据相关联信息的搜集和运用。席涛教授分别就视觉的可视化设计、感觉驱动的设计、认知趋同的设计和情感化设计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从多功能设计、空间虚拟体验发展设计、微设计和生态设计等角度,辅以方形卷纸筒、蟑螂胶带纸的案例,使听者感性地了解了情感化、生态化设计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同时,以教学中的学生作业为案例,分析并论述了信息反馈直观与设计交互趋同化理论在实际案例中的运用;其次,他还结合其所承接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的研究项目,汇报了情感化网站界面设计的认知理论信息可视化研究课题成果。最后,归纳了设计影响用户行为的主要内容,包括“艺术创造力、情感化设计、新媒体技术的运用、适度用户分析评估与可供致用性”等。
师咏勇教授作了题为“基因组数据指导的医药创新”的报告。他讲解了DNA序列在人体和器官等宏观层面表征及疾病、细胞运作等微观层面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的背后机制,并通过少儿罹患自闭症的案例,解释了基因序列改变的遗传学等继承问题;通过垂体腺瘤的基因测序对比分析血液样本基因组实验,发现了第14组基因的集中突变表皮生长因子泛素无法降解而累积造成肿瘤形成的机制,以及通过肾癌治疗药物进行定向治疗白血病的案例,点明了“用基因理论指导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是可行的;通过高尿酸血症的高副作用率基因分析案例,论述了基因科学在药物改良中的重要作用;最后通过日本学者的高尿酸症运用基因数据进行低尿酸治疗的案例,论述了常见疾病基因组学数据中指导药物应用的意义。在基因测序的大数据中,找到突变或变异所致疾病的关联性,然后找到或开发出有针对性的药,抑制病因的发生基础和微环境,就能实现积极治疗。这给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了一种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
两位学者以自己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言简意赅的语言功力深深地激发了与会者的思考。大家在报告后的沙龙中进行了讨论和交流,第二十二期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