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网]宏亮瞻局丨“JSF斯基”重启,俄轻型五代机能否拥有未来①[图]

27.02.2017  16:16

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2月20日报道,俄罗斯国防技术进出口公司总裁谢尔盖•切梅佐夫在阿布扎比防务展上宣布,该公司将与阿联酋国防部合作,开发一种新型第五代战斗机。据称,这款机型将以米格-29作为技术基础,计划从2018年开始研制,2025年左右投入市场。切梅佐夫在展会现场接受《防务新闻》采访时表示:“我们预计将在阿联酋本地生产,以满足阿联酋——当然也包括其他周边国家——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不到一个月前的1月27日,俄副总理罗戈津也曾公开表示米格集团将研制一款轻型五代机——在当天由米格集团举办的米格-35展示会上,罗格津公布俄罗斯的第二款五代机研发代号为Light PAK FA。 

按照正常逻辑,以主管国防工业的政府副总理之尊,并有持空天部队总司令等高级别军方人物站台,罗戈津所说的Light PAK FA计划应该还是有相当可信度的。再结合切梅佐夫所说的中东版米格五代机,以及不久前俄国防技术进出口公司刚刚宣布将为印度已经陷入停滞的AMCA中型先进战斗机提供技术支持的消息, 我们有理由相信,莫斯科很可能正在努力打造一个全新的俄版“JSF”(美国“联合攻击战斗机”,即后来的F-35项目缩写)联盟,其项目也可被戏称为“JSF斯基

可以合理推测,参照美国的F-35项目模式,Light PAK FA的核心目标将是由米格集团牵头研制一款低成本轻型五代机,未来用于取代俄军近期刚刚开始换装的米格-35、米格-29K等机型,并与T-50形成高低搭配。而在国外市场,Light PAK FA还将进入阿联酋、印度及其他未来可能加入该联盟的成员国服役,同时也肯定不会放过任何潜在的外销机会。至于项目的研制资金,莫斯科的如意算盘不言自明——借联合研制、技术与利润分享等噱头,拉印度及中东金主来全力承担。 

不过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德米特里•罗戈津是一位非常“有性格”,也非常“敢说”的副总理,之前在俄日北方四岛问题上甚至放过“日本人都应该去切腹”的炮。实际上,这也不是罗戈津第一次就研制米格版五代机表态了,早在2013年12月其就曾公开宣称:“俄罗斯空军有同时装备两款互为补充的战斗机的传统,比如现在的米格-29和苏-27,因此我们将很快开始研制一种先进的轻型战斗机,以便与T-50搭配使用。该战斗机生产成本更低、维护更容易,但同时仍具有与重型战斗机类似的作战能力。此项目已包含在目前的装备计划中,与T-50重型机相比,轻型战斗机海外需求更强劲。” 

众所周知,这个在2013年就已“包含在装备计划中”的项目很快就没了下文。不过“俄罗斯空军有同时装备两款互为补充的战斗机的传统”倒是句实话,在该思路的指引下,我们甚至可以将俄罗斯的轻型五代机发展脉络追溯到冷战结束前…… 

最早的轻型五代机

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 俄罗斯对轻型五代机的规划比美国早得多,其第一个轻型五代机项目LFI几乎是与苏联的MFI重型五代机方案同步出台的

这其实不奇怪,苏联根据二战经验在空军编制中专门设立了前线航空兵,该兵种主要任务为争夺战线浅近纵深的制空权,而其真正的作用则是为华约一线地面力量提供空中掩护。既然只在战线附近部署和作战,前线航空兵的战斗机就不需要太大的航程和载弹量;此外,前线机场条件恶劣、作战强度高,导致前线航空兵的装备消耗很大。这些因素均要求该兵种装备大量的低成本中轻型作战飞机。 

与苏联空军不同,美国空军在战争中一般独立执行战略战役任务,且以进攻任务为主,其战斗机的最重要使命是为战斗轰炸机和战略轰炸机护航。美国空军对于自己掌握战线上空制空权的能力毫不怀疑,即便是前沿部署的战术空中力量,其最常见的作战形态仍然是对战线背后的纵深目标做战术突击。如此一来,美国空军自然就没必要专门设立前线航空兵,并为之研发专用作战飞机。换言之,苏联和俄罗斯研制轻型五代机的战术需求比美国更迫切。 

因此早在1983年,苏联前线航空兵就提出了替换米格-29轻型战斗机的计划,但其进度远比苏联第一个重型五代机预研项目“工程90”缓慢。直到1986年,伴随MFI立项,LFI轻型前线战斗机才被确定为未来10年的重点开发计划。该项目名为“工程2000”——即2000年的战斗机。其具体研制工作交由米格设计局负责,原定于2005年作为前线战斗机投入使用,并取代米格-29成为主要出口机型。 

当时苏联空军要求LFI须具备隐身、超机动及视距外空战能力,空重7吨,作战半径1000公里,最大速度2.5马赫,可以在野战机场起降;但不要求对地攻击和超声速巡航,原因是前线航空兵所装备的轻型战斗机只争夺前沿制空权,不执行纵深打击任务

米格设计局很快提出了第一个方案“项目1.33”。其外形与F-16颇为相似,采用单发、单垂尾和机腹进气布局。此方案的机动性与米格-29相当,但航电设备提升较大,且成本降低到米格-29的70%。显然,这样的方案是无法让苏联空军满意的,此时军方的兴趣已转向多用途战斗机,而米格显然没有领会军方意图,也或者是MFI项目占用了米格太多资源,让其对LFI计划的态度有些敷衍了事……总之“项目1.33”很像是一款针对海外市场的“猴版”四代机,既缺乏对地对海攻击能力,空战性能也没有多大提升,且完全不考虑隐身,很快便遭到否决。 

为此米格很快又拿出了第二版方案,看得出来这个新的LFI计划比上一代多了些“诚意”。其更改为两侧进气,14.1米的机长甚至比米格-21还短,翼展11.65米,正常起飞重量12吨左右,最大起飞重量约16吨。该机采用翼身融合设计,且翼身中心部位呈圆盘状,翼根前后缘均为弧形,可以起到边条翼的作用,双垂尾向外倾斜,水平尾翼的前后缘与垂尾平行——这些设计均有利于隐身。第二代LFI计划安装2台配备二元推力矢量喷管的克里莫夫RD-133发动机,其喷口可上下偏转各15度,单台推力约90千牛。由于该机在正常起飞重量下推重比接近1.5,最大起飞重量时推重比也高达1.1,再结合良好的气动布局,因此可以实现短距起降,并拥有出色的超机动性。 

然而,苏联解体后,米格设计局连更重要的MFI项目都保不住,LFI战斗机的研制很快便陷入停顿。 

被F-35逼出来的LFS

米格LFS。

当俄罗斯的轻型五代机计划停滞不前时,美国却于1996年推出了自己的轻型五代机JSF。这是一个全球性战斗机合作研发计划,其当时预估的最终产量高达3100架,不仅装备美国空军,还将横扫整个国际战斗机市场。 

美国的JSF让俄国人看到了继F-22后的新危机,苏霍伊设计局总师西蒙诺夫就指出:“JSF的主要研制目的是商业性的,今天的国际环境允许我们暂时放弃与F-22对抗,但俄航空工业必须直面JSF的竞争,只有这样才能继续维持下去,并以外销收入弥补政府投资不足。

在此背景下,1999年4月,俄空军宣布重新启动轻型前线战斗机计划,新计划名称改为LFS,这个“S”相当于在过去LFI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对地打击能力。 俄罗斯空军对LFS提出的具体要求为:正常起飞重量15吨、超声速巡航、武器内置、可短距起降并尽可能具备垂直着陆能力、隐身、生产和使用成本低等

项目由米格、苏霍伊和雅克夫列夫三家设计局竞争,竞标单位必须在1999年9月至10月间提交设计预案。为了控制成本和重量,空军要求LFS只能采用一台117S发动机。 

从1999年4月到10月,俄空军只给了三家设计局半年的方案准备时间,这在世界航空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各设计局根本不可能拿出一套全新的方案,好在米格、雅克夫列夫和苏霍伊毕竟是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全球顶尖军机研制机构,他们很快便在一些现成的“存货”基础上推出了自己的LFS。 

值得注意的是,俄空军当时对LFS的空战要求并不高,简单地说就是不强调超机动性,这可能也是在对美国的X-32和X-35两款JSF竞标机型充分研究后做出的决定。同时,LFS所需要具备的隐身、短距/垂直起降、低成本和多用途性也均与JSF相吻合。 

苏霍伊S-55。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MFI(后来遭弃的米格1.42)和PAK-FA(后来的T-50)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对ATF(美国“先进战术战斗机”项目,即后来的F-22战斗机)的跟随甚至模仿,但LFI不是。 

出于自身的先导性需求,苏联和俄罗斯本有机会引领轻型五代机发展潮流。然而,后来的LFS却并非如此,俄罗斯的轻型五代机最终仍然是被JSF逼出来的,今天Light PAK FA计划的模式也几乎完全照搬对手。这固然有政治气候巨变、预算不足等不可控因素,但俄航空工业在第五代机型研制中逐渐丧失自身特点,受美国影响过大的问题也是值得商榷和反思的。

毕竟,如果永远都在追赶,即便相距再近也不可能完成超越!(未完待续) 

宏亮瞻局”系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特约副研究员王宏亮为澎湃防务开设的个人专栏,力求在兼顾分析的深度和厚度的同时,在前瞻性、敏锐度上更上一层楼,每周一期,不见不散

来源:澎湃新闻网 2017.02.24 

原文: 宏亮瞻局丨“JSF斯基”重启,俄轻型五代机能否拥有未来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