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网]宏亮瞻局丨“JSF斯基”重启,俄轻型五代机能否拥有未来②[图]
虎头蛇尾
与后来的PAK-FA竞标类似,米格设计局在LFS竞标中本来也占有先手,其在苏联解体前的LFI方案是现成的,米格只是按照空军的新要求将双发改成了单发,并预留了安装升力风扇的空间,其他方面与原设计几乎完全相同。雅克夫列夫设计局同样采取了“旧瓶装新酒”的对策——雅克-141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缩小版——该机加强了隐身设计,并在LFS搁浅后曾以雅克-43的新编号试图吸引其他国家投资,但最后也不了了之。
米格LFS。 |
苏霍伊设计局的竞标方案为S-55,其设计基础来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发的S-54教练机。当时,苏联空军提出了中/高级教练机更新要求,以取代捷克斯洛伐克生产的L-29/39与米格-21U,应标者包括米格、雅克夫列夫、苏霍伊和米亚西舍夫设计局。结果米格-AT和雅克-130通过了第一阶段竞争,苏霍伊S-54落败——空军认为其单发布局用在教练机上不如双发安全。
苏联解体后,米格-AT和雅克-130都活跃在外销市场上,而且雅克-130还是如今畅销全球的意大利马基M346高级教练机的设计原型。同一时期,苏霍伊也没有放弃自己的S-54。当时苏-27的出口市场正迅速扩展,该局认为S-54是非常适合与前者形成高低搭配的轻型战斗/教练机,在市场上可以与苏-27捆绑销售。当然,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只不过是苏霍伊的一厢情愿罢了。
S-54的最初设计可以形象地比喻为“苏-27减配减重版”,如没有尾椎且采用单独的机腹进气道。之后该机又经历了两次大的方案修改:1992年增加了更大的边条翼,进气口被移至机身两侧后方,增加了翼尖挂架和翼下挂架数量,并按照苏-27的标准升级了航电设备。
雅克-141。 |
1996年,苏霍伊根据在苏-27的三翼面原型机T-10-24上获得的经验,决定为S-54增加鸭翼,座舱后移,从而为天线尺寸更大的机载雷达腾出空间,并将后座升高来保证良好视界——这些改进无疑标志着S-54从教练机向多用途战斗机方向的演变。
苏霍伊后来索性完全放弃了S-54的教练机基因,将其单座化,以便腾出空间携带更多的燃料,并重新命名为S-55。在1997年的巴黎航展上,苏霍伊首次公开展出了S-55模型,此时该机又增加了一对尾椎,内装电子对抗设备和减速伞。
S-55计划搭载一台AL-37FP推力矢量发动机,并配备 “隼”式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其最大探测距离为180公里,在空空模式下可同时跟踪24个目标,并攻击其中6个;在空地模式下可同时跟踪4个目标。
S-55的研制进度比苏-47“金雕”前掠翼五代验证机落后许多,到1997年秋天尚处于预设计阶段,曾计划于1998年底首飞,但至今也没有实现。当1999年俄空军提出LFS竞标时,S-55正好成为苏霍伊可以立即拿得出手的方案。按照在航展上公开的数据,S-55战斗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为9.4吨、最高飞行速度1.55马赫、最高巡航速度0.98马赫、升限18000米、作战半径1080公里。
苏霍伊S-55。 |
总的来看,在三家设计局的LFS方案中,米格和雅克夫列夫的设计性能更好,或者说更接近后来的F-35,但成本也较高。苏霍伊的S-55只能算是一款轻型四代半战斗机,基本没有考虑隐身、超声速巡航和短距/垂直起降能力,综合性能与“欧洲两风”在同一水平线上,但其研制风险、进度和成本也最容易控制,因此在当时也被认为最有可能中标。
然而,就 在苏霍伊自信即将获胜时,部分军方与航空工业权威人士却对该项目提出了严重质疑——在有限的预算条件下,俄罗斯到底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型五代机,还是向美国认输,只研制一款根本无法与F-22抗衡的LFS?
激烈的争论再次出现!
前景叵测
争论的结果现在已经很清楚了,俄罗斯空军在1999年底叫停了LFS,并宣布五代机计划需要重新定义。两年后的2001年,PAK-FA项目正式启动,当T-50于2010年首飞成功时,曾经的LFS竞标几乎已经被所有人遗忘。
然而,就在外界普遍认为深陷经济困境的俄罗斯几乎不可能再重启T-50之外第二个五代机项目时,我们在2017年初却又看到了其30年内的第三个轻型五代机项目 。
那么,莫斯科到底为何对轻型五代机如此不舍?米格为何不经竞标就能拿下这块大蛋糕?其最终又是否能够修成正果?
从俄航空工业的角度来看,俄政府和军方肯定不希望苏霍伊一家独大的局面永远持续下去——缺少了米格的竞争,将不利于未来俄罗斯战斗机工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本管控 。这可能也是在外界盛传米格并入苏霍伊多年后,两家设计局至今仍没有完全合并的最重要原因。因此,仅仅是出于“挽救米格”的考虑,俄政府也应该为其找点“正事儿干”。
米格之前的LFI和LFS方案都具备和F-35抗衡的实力,在T-50竞标失败后,米格其实一直在等待机会——该公司针对国际市场之前曾提出过一个全新的LMFS轻型五代机方案,采用漂亮的隐身外形和单发、双垂尾、机腹进气布局。换言之,如果俄罗斯需要一款轻型五代机,那它几乎就是为米格准备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Light PAK FA再次下马的可能。事实上联合飞机制造公司总裁波戈相早在2014年4月就曾提出过疑问: “既然资金有限,与轻型五代机相比,俄罗斯更应该重视对第六代战斗机和无人作战系统的预研投入。”
客观的说,俄罗斯经济自2012年以来表现不佳。在预算不足的情况下,T-50肯定是空军和俄政府力保的项目。没有资金就不会有新飞机,这个道理很简单。 至于罗戈津所强调的轻型机外销优势,其实也值得商榷。从最近20年全球战斗机市场的情况来看,昂贵的重型机比貌似性价比更高的轻型机更受欢迎。如果不是美国因技术保密的需要禁止出口F-22,F-35在日本等国根本就不会有市场 。对于那些亟待装备更新的中小国家来说,少量的重型多用途战斗机即可完成本国空军的几乎所有作战任务,这显然比采购数量更多,但功能相对单一或者任务效率不佳的轻型机更划算。
另一方面,与F-22不同,T-50在设计时就已经考虑了出口需要,这将进一步压缩其轻型机的市场 。深度参与T-50的印度很难再拨巨款投入另一款俄制轻型五代机的研制;而且,印度在采购“阵风”后,其获得俄罗斯技术支持的AMCA中型战斗机项目在未来获得充裕资金支持的可能性恐怕已经不大。此外,已经在研两款五代机的中国就更没理由买俄国货了。同时在东南亚,越南无法为该项目提供有价值的资金支持,而印度尼西亚则已经决定采购苏-35。
显然,最有价值的金主在中东。得益于普京政府目前看还算成功的强势介入战略,阿联酋、埃及、伊朗、甚至沙特都是俄版JSF联盟潜在的合作对象。然而,即便抛开F-35或者FC-31“鹘鹰”的竞争因素,以及这些国家并非铁杆亲俄的政治倾向、并无大规模采购俄系装备的传统不谈,既然有现成的、更强大的T-50待售,为什么还要采购一款充满不确定性的俄制轻型五代机呢?要知道这些国家大多并不缺钱,Light PAK FA的价格优势在这里并没什么吸引力,况且俄方目前也只是在与阿联酋谈判而已,并未签署任何正式合作协议。
因此,莫斯科于现阶段突然再提轻型五代机计划也许并非主要着眼于出口,恐怕更多是针对本国军方的需要 。米格-29、苏-27和米格-31家族终有全面退役的一天,即便俄空军能够足额接收600架T-50,也无法全部替换现有机型。更何况600架的装备规模近乎天方夜谭——财力雄厚的美国尚且只买了180多架F-22,俄罗斯最现实的可能是最终采购200架左右的T-50。
那么剩余的缺口由谁来填补?只能是一款相对便宜的轻型五代机。至于有没有钱投入研制,恐怕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 “宏亮瞻局”系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特约副研究员王宏亮为澎湃防务开设的个人专栏,力求在兼顾分析的深度和厚度的同时,在前瞻性、敏锐度上更上一层楼,每周一期,不见不散 )
来源:澎湃新闻网 2017.02.25
原文: 宏亮瞻局丨“JSF斯基”重启,俄轻型五代机能否拥有未来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