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文创学院邀请大师Brian Winston探讨纪录片数字技术的中国实践[图]

01.11.2016  00:38

10月26日—10月27日,世界著名的纪录片理论家、传播学思考者、英国林肯大学首位林肯教授、美国艾美奖得主、现年75岁的布莱恩·温斯顿(Brian Winston)应邀走进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文创学院”)公开课和上海电影博物馆大师班,为在校学生与现场观众倾情奉献了两场精彩演讲。

26日上午,布莱恩教授在闵行校区陈瑞球楼114教室与年轻学子们探讨了以数字化工具制作的纪录片,在“西方”发达国家(global south)以外的地区以及西方社会(global north)里的非主流派中的发展。他提到,这种全球普及的媒体制作工具却有着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上的内置障碍,如何(以西方的工具)寻求、创造出非西方(主流)式的影像表达,仍是如何最大化发掘数字媒体潜力的首要关键。

现场学生提出有关纪录片伦理的问题,布莱恩教授耐心解答。他说,纪录片拍摄的技术性在地方实践中固然重要,但纪录片拍摄者的主体性更为关键。拍摄者的思维模式是促进纪录片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布莱恩教授在寄语中勉励学生要努力求索问题的答案,促进中国纪录片在未来蓬勃发展。文创学院党总支书记张伟民、副书记赵凤也在课后与布莱恩教授亲切交谈,探讨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高校影视人才培养的方向与做法。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上海电影制片厂创造了上世纪中国电影的繁荣景象。27日下午,布莱恩教授在文创学院余天琦副教授陪同下,带领着文创学院2015级在校研究生一起把大师课堂搬进了上海电影博物馆。

当看到电影博物馆收集的各类展现电影发展技术变革的设备实物时,布莱恩教授非常激动。他讲述了每台代表性设备的使用方法、当年发生的一些有趣故事,还分享了自己多年在纪录片数字技术领域里的一些实践经验。当看到一些全新的数字科技展品和电影百科的互动展项,布莱恩教授还会饶有兴致带领大家进行现场操作。

27日晚7时,电影博物馆一楼艺术影厅座无虚席。文创学院副教授、纪录片制作人余天琦与布莱恩面对面,探讨有关纪录片创作本土实践的话题,分享两人在纪录片地方实践中的诸多心得。

余天琦与布莱恩以对话方式,谈论有关中国纪录片电影的表达、内涵、思考及影响。布莱恩为现场观众播放了数段由中国导演拍摄制作的纪录片电影。这些纪录片都真实地反应了当下中国社会的习俗风貌,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理性思考。他非常惊讶于中国纪录片的实践,利用“西方”的数字技术,能够非常流畅地表达“东方”的叙事和视野,又为“西方”观众带去了真实的“东方”影像。

布莱恩举例说明不同纪录片的形态,着重介绍在数字技术应用下,第一人叙事纪录片与交互性纪录片的发展。他提到,不同工具(镜头)只是记载了客观真实的世界,而拍摄者视角及主观表达才是纪录片的灵魂。技术不断革新为了更好地呈现拍摄者的观点,并将他的思考通过画面更为明确地传达给观众。现场来了很多电影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布莱恩走近现场观众,与大家共同讨论纪录片电影领域不断被提及的几大问题,即如何看待纪录片的真实性、观众在纪录片中究竟追求什么、直播平台会不会成为纪录片的新形态等。

据悉,布莱恩是首位应邀参加余天琦“地方实践:纪录片创作对谈”(My Place, my story: the local, the personal and the individual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documentary practice)系列讲座的大家名人。文创学院也将继续与电影博物馆合作,将这个系列不定期地带给观众,同时将更多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大师带到观众视野,与公众分享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前沿动态及实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