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传真]机动学院“智-梦”暑期实践团参观ST意法半导体[图]
2015年8月20日上午9点,上海交通大学机动学院“智-梦”暑期实践团小分队成员来到位于上海市紫竹科学园区的ST意法半导体公司,实践团成员受到公司热情接待并参观了公司研发部门,就“中国制造2025”政策相关问题对工程师、销售主管进行了采访交流。
意法半导体(ST)集团于1988年6月成立,是由意大利的SGS微电子公司和法国Thomson半导体公司合并而成,是全球第五大半导体厂商,在通信、消费、计算机、汽车、工业等市场居世界领先水平。公司所用技术及生产线均来自欧洲,中国大陆作为亚太地区主要销售市场,扮演着重要角色。
针对“中国制造2025”这一规划,工程师Jackie提到,欧洲许多制造工厂技术领先、拥有大部分核心专利,对于智能生产,也始终走在世界前;反观国内的制造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由于基础研究的薄弱,导致整体研发、生产、制造水平难以提升,从设计、生产工艺、模具制作、材料选择、校验等都还停留在传统方式。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梦想,还需高校、研究院、企业等共同付出更多努力,同时国家也要加大扶持力度。
销售主管Gavin说,国内的许多企业也派出工程师去国外学习参观,但核心技术的赶超仍然存在瓶颈,生产工艺、精度、设备都不达标,某些领域产品国内根本无法生产,依靠进口维持,技术差距也越来越大。对于国内企业今后的发展,Gavin先生也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国家应继续加大落实资金投入、政策放宽、人才引进;其次,转变思想,摒弃“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思想,自立更生,自主创新;重视“产学研”结合,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提供实践机会,了解社会需求,让所学的理论能真正指导生产。
工程师郑坤坤表示,基于“中国制造2025”,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和政策支持,尤其对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半导体行业尤为重视。但国内技术储备薄弱,而高科技研发需日积月累,非朝夕可成,加上工作环境的优越性,大家都不愿涉足高尖领域的艰难险阻,依靠第三方渠道购买,大大打击了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无论是汽车领域还是航天工程,技术突破都难成气候。
短暂的交流学习,实践团成员获益匪浅,既感受到外企工作环境的干净有序,员工的自主高效,又了解到许多市场信息,还聆听了企业工程师对“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看法和对国内制造业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