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儿童医院ECMO团队成功抢救一名出生仅18小时新生儿[图]
近日,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实施ECMO技术成功救治一名出生仅18个小时的新生儿,目前患儿已顺利撤机、生命体征平稳,逐日康复之中。
危急:新生命刚降临就命垂一线
2016年11月23日下午,市儿童医院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医护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工作着。一阵尖锐地电话铃声响起,是转运电话:“儿童医院吗?我们这里有个危重患儿,出生时羊水III度污染、存在肺动脉高压表现并伴有呼吸急促、呼吸困难,需要转院!”电话那头是本市某妇产科医院同道焦急的声音。病情就是命令!危重新生儿转运小组立即就位、整装待发。当天晚间19:00左右,出生仅18小时的患儿小婷(化名)被紧急转运至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鉴于患儿病情危重、医护人员立即启动特级护理、心电血氧监护,高频呼吸机辅助呼吸,密切关注患儿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随即完善了相关检查。初步确诊为: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此病极为凶险、死亡率很高。刚刚降临的小生命此时已命垂一线。
挑战:ECMO双机运行,多学科合作成功挽救新生命
11月24日清晨,全院多学科会诊。由于胎粪吸入而导致难治性的心肺功能重度衰竭,NO吸入联合高频通气治疗等治疗手段均无法纠正其明显的低氧,患儿甚至已经开始出现休克症状。面对生命危在旦夕的患儿,专家们慎重评估、当机立断:立即与家长谈话,拟实施ECMO治疗,放手一搏。
ECMO团队正在置管
然而,新的问题摆在眼前。该院重症医学ECMO团队正在为另一位患儿实施治疗。双机同时运行,意味着ECMO团队的医护人员要付出双倍的体能和精力。尽管如此,在院部的全力协调下,整个重症医学ECMO团队及新生儿重症救护团队立即进入了“战斗状态”。呼吸、循环参数设置,营养状态调节,伤口引流,避免感染,预防出血等,一切都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进行着。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的英文简称,这一技术可替代心肺功能,让肺脏充分休息,最大限度地降低呼吸机支持水平以预防和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发生,为原发病的治疗争取时间。ECMO顺利装机后后,整个医护团队不分昼夜地守候在病床前,严密观察小婷的病情变化,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及时预防可能出现的感染及并发症。11月30日,经过6个日日夜夜(合计132小时)ECMO治疗的小婷,血压维持稳定,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基本正常,顺利撤机。12月8日,呼吸机也顺利撤机,小婷已经处于逐日康复之中。
这是该院重症医学ECMO团队与NICU团队合作实施ECMO技术抢救成功的第一个新生儿病例,也是年龄最小的患儿,出生仅不到1天。此病例的成功抢救标志着该院在危重新生儿的救治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攻坚:新生儿实施ECMO技术难度更高意义更大
新生儿实施ECMO技术与成人或大龄患儿实施ECMO有何不同?该院新生儿科龚小慧主任医师回答了记者的问题:“新生儿应用ECMO难度较成人更大。在ECMO运行过程中,产生窒息、颅内出血的风险更高,对患儿生命体征的维持难度要求更高。”
刚刚撤机的小婷正逐日康复之中
ECMO专家、重症医学科崔云副主任进一步解释道:“第一,新生儿年龄小,血管极细、血管壁极薄,置管难度非常高。第二,新生儿实施ECMO技术最大的难点是抗凝。由于新生儿血容量小、血管细,容易产生凝血从而导致血管及设备管路的堵塞,这将是非常致命的危险。但是同时,如果长期大量使用抗凝药物或流速过快,那么出血的风险则大大提高,一旦发生颅内出血则后果更加不堪设想。同时,新生儿在实施ECMO技术时更加需要严密的监控、不断地评估其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整个生命体征的状况,随时调整方案。这对于ECMO团队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力和经验都提出了更高地要求。”
“但另一方面,从国外报道病例及ECMO技术的发展沿革来看,ECMO技术在危重新生儿救治领域上的应用其实是更为广泛的。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实施ECMO技术,一旦救治成功,其存活比例及预后好于成人患者,这可能与新生儿机体恢复能力较强有关。”龚小慧主任补充道。
“因此,对新生儿实施ECMO技术,对整个ECMO团队,包括外科置管及护理人员的严密监控和调整,都提出了更高地要求。今年我们团队已经实施ECMO技术救治了11例患儿,存活率超过70%。这个存活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地孩子被救回来!” ECMO团队核心专家、普外科刘江斌副主任一脸疲惫但也难掩兴奋地对记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