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图书馆举办茅毅先生古琴专场讲座
嵇康作《琴赋》赞:“众器之中,琴德最优。”抚琴,自古被认为是志趣高远的君子行为,有“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之誉。孔子无论杏坛讲学,抑或困厄于陈蔡,均操琴弦歌不绝;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等故事为世人所乐道。
茅毅先生为大家讲解古琴基本知识
10月10日晚,闵行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灯火温馨,座无虚席,同学们支颐凝神,静心聆听了由中国古琴学会理事,广陵派第十二代传人、诸城派第六代传人茅毅先生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古琴”的精彩讲演和演奏。
茅毅先生先从古琴是君子修身养性,砥砺性情的清雅之乐谈起,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古琴的基本知识,并将其与民间音乐做了区分。先生首先为同学们弹奏了广陵风格的《秋夜读易》,又名《孔子读易》,描述的是孔子晚年喜读《易》,于夜深人静之时,临窗夜读的场景。先生轻拨五弦,以不同的琴音,为大家讲解了开篇清风徐来,继而远处的钟声,最后豁然贯通的喜悦,以加深同学们对古琴之致的理解。在悠扬婉转的琴声中,大家似乎感受了夜深人静,圣人临窗研易之专注,将秋夜的静谧,圣人心与易契,心与琴鸣之境表现得恰到好处。
校图书馆举办茅毅先生古琴讲座
继而茅毅先生又介绍了根据苏东坡《放鹤亭记》而创作的《双鹤听泉》,音乐从钟声开始,贯穿浪花,潺潺流水之音,双鹤闲庭漫步之致。整首曲子古朴高远,表现了文人雅士怡情山水,天人合一,超然脱尘之境界。茅毅先生以融汇了自身体悟的精妙琴技,将大家带入了淡泊宁静,中正平和之境,同时也感受了诸城与广陵派演奏气息、风格之异。
应同学们的要求,茅毅先生欣然弹奏了《阳关三叠》和《渔樵问答》。茅先生的《渔樵问答》,曲意深长,优美清逸,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至渔夫与樵夫问答之段,令人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之感。茅先生笑着介绍说此曲在高潮处突然留白,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中国文化奥妙之处。继而茅毅先生又让大家一起感受了广陵派“老梅花”版的《梅花三弄》之神韵:老梅古朴苍劲,老干虬枝,凌霜斗雪、铮铮傲骨之气韵于琴指间倾泻而出。正如杨抡《伯牙心法》所言:“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就如何学习古琴,古琴流派,东西方音乐之异等问题向茅先生请教。先生就以自身学琴为悟,认为东方音乐更注重融合,自然平和,而西方音乐则充满着张力,充满着矛盾的发展。尤其是古琴音乐更重法天贵真之精神,流派是古琴存在的历史方式,受其地域文化、师承之影响。
讲座现场学生提问
校图书馆特别委托了社会发展学院田兆元教授赠送仿古线装礼品书康熙《御制耕织图》作为对茅毅先生古琴讲座的答谢。田教授认为中国的农业文明是一种诗性的文明,男耕女织,天人合一,这是与古琴的高雅相契合的,耕织图也是一种凝固的音乐。最后在田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要求下,茅毅先生又应《耕织图》之意境加奏了一曲《耕莘钓渭》,一首短小却意味深远的曲子,讲述伊尹躬耕于莘县,子牙垂钓于渭水的故事。先生将大音希声,大隐士在出仕之前,心怀天下,志存高远却恬淡从容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校图书馆委托社会发展学院田兆元教授赠送《耕织图》
泛音声止,大家仍久久不愿散去,不少同学继续就古琴的问题围于茅毅先生请教,并诚挚希望先生能再次来校图书馆讲演。此次,古琴讲座是校图书馆为践行“如何在图书馆制造美好时光记忆”之理念而开展的系列活动之一,旨在以雅乐涵养学生性情,所谓“广博易良,《乐》教是也”。
图文| 王央央 来源|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