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老城厢的国际搜救队员 微信有十几个救援队的群

10.07.2016  22:17

  1号台风“尼伯特”将至。今天一早,文庙居民区的居委会主任汪嘉梁就开始忙着排查小区里的老旧房屋。从疏通下水管,叫居民搬走室外危险物品,到拆除危险的招牌广告,汪嘉梁忙上忙下,为台风来袭做好一切准备。“大家都知道小汪是专业救援队人员,我们都信任他。”文庙的居民说。

  今年7月初,强降雨导致安徽芜湖西七圩破堤泄洪,汪嘉梁所在的上海海上搜救志愿者大队——厚天救援辅助队先遣队已整装准备奔赴安徽救灾。“这几天我跟领导汇报过,如果救援队需要我,我可能要马上动身。

  常年参加各种救援队伍,奔赴全国各地的救灾现场,汶川地震、鲁甸灾区、“东方之星”的打捞现场……过去汪嘉梁总是冲在第一线救援的人,然而从今年3月份开始,除了救援队志愿者以外,他还多了一个身份——文庙居委会的党总支书记。

  从国际救援队的英勇搜救者,到小区居民口中亲切的“小汪”,汪嘉梁说:“过去我只是凭着一己之力救人,现在慢慢懂得通过教学和科普,让更多人学会自我保护,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守护身边的居民。

汪嘉梁随救援队在东海进行水上搜救演练

   背上包奔赴灾区的热血青年

  到社区工作之前,汪嘉梁曾是一名军人,在非典期间参与过救援行动。“那段时间让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的救援知识和紧急医疗知识。”退役后10年间,汪嘉梁以志愿者身份奔赴过汶川、鲁甸等灾区现场。“一开始没有组织,看到哪里发生了灾难,背起包就去了。

  2008年5月13日,汶川地震发生第二天,汪嘉梁就奔赴了灾区现场。“到了那个地方,满目都是断壁残垣,到处都是痛苦呻吟的伤者和忙碌的救援人员,当时整个人就被那种场面震撼了。”他放下包,二话不说就开始帮忙抬伤员、做急救、挖掘伤者。

  白天连着黑夜,救援工作不间断地进行。“我帮着挖开一座倒塌的房屋,没等里面的人救出来,马上旁边就有人呼喊发现了生还者。”没有任何组织,哪里需要人手他就冲上去。就这样在灾区待了11天。

  汪嘉梁是在2012年5月20日和妻子登记结婚的。“当时我是以出去旅游为借口瞒着老婆的,到了登记结婚那天我就中途从灾区跑回家,登记以后又跑回去了。

  因为不想家人担心,这些年,汪嘉梁所参与的很多重大救援都是瞒着家人进行的。

  “还记得在鲁甸灾区的时候,我们连续7小时挖掘一个倒塌的废墟,7小时前还能听到里面的人在呼救,7小时挖出来人就没了,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汪嘉梁说,“每次来到灾区现场,我就有一种感觉:来晚了。觉得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

  从2013年开始,汪嘉梁先后参加了上海厚天公益健减灾促进中心、上海海上搜救志愿者大队、国际搜救救援联盟(IRIA)等各种国际救援志愿队。从孤军作战到找到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定期进行专业的训练和模拟协同作战。

  2015年6月7日,在“东方之星”搜救行动中,汪嘉梁随上海海上搜救志愿者大队开往吴淞口水域进行搜救,筑起长江中下游的最后一道拦截线。而每年的城市铁人三项赛等重大赛事举办时,他们的身影都会出现在金山城市沙滩、泰晤士小镇等水域,提供专业的水上安保工作。

汪嘉梁正在给居民上安全求生课

   老城厢居民的安全守护者

  汪嘉梁的微信里有十几个救援队的群,有灾情发生的时候,他会随时奔赴灾区现场。但是作为居委会主任,汪嘉梁时刻心系着小区里的大小事务。

  汪嘉梁是土生土长的文庙人。“我就是从小弄堂里长大的,我对这个居民区有感情,了解它的过去和现在。”今年3月8日,汪嘉梁来到文庙居委会工作。

  文庙居民区位于黄浦区老城厢内,2400多户二级以下旧里,房屋老化,安全隐患突出。居民区内有6700多人,都是年纪较大的老住户。身为居委会主任,汪嘉梁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查小区里的安全隐患。

  在街道设立社区平安“应急屋”,每个月定期开课,由专业的国际救援队人员向居民教授安全防御知识,是一个创造性的构想。小区“应急屋”的发起人就是汪嘉梁。

  从今年5月开始,文庙居民区的“应急屋安全讲座”就正式开班了。第一期教的是“紧急医疗”。汪嘉梁说:“小区里有很多家庭都是年轻人在外上班,平时老人在家带孙子,老人家的安全知识不够,风险很高。”讲座上,专业救援人员给居民教授紧急包扎术、应对气管梗阻的海默立克急救法。一些上过课的老人家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不慌不忙地说:“这个简单,刚教过!

  每个月的安全讲座根据当月安全防范重点有不同的主题。针对台风来袭,这个月的“防台防汛的自我防护”讲座如期举行,汪嘉梁请来自己在国际救援队的专业救援队员为居民讲课。“马上就要放暑假了,下个月我们准备教防身术,请一位以色列格斗术教练来教小朋友们预防绑架的自我保护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