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公布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

21.10.2014  11:06

  记者20日从文化部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文化部会同相关部门形成了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这一明确各级党委政府责任和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兜底”标准有望近期公布。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说,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明确要求。“标准化引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科学发展的迫切任务,也是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他说,当前,政府在公共文化领域还存在缺位、越位、错位现象,社会参与不足;重投入轻产出、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和群体不平衡的现象突出,广大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落后,欠账较多。

  张永新透露,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主要分为两方面内容:一是确定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包括群众的读书看报看电影看电视收听广播以及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群众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内容。比如看电影,要保证农村群众一村一个月要看一场电影,并提出放映的片目应该包括两年之内在国产院线上映的优秀影片。二是就设施和人员保障做了一些规定,比如在哪个层级设置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特别是在基层乡村和城市社区,建设综合性的文化设施场所,面积、服务条件、辐射半径包括设施所需要的队伍数量,都做出明确规定。

  据介绍,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着眼于“十三五”,从2015年开始计划到2020年,争取全国各个省区市都能达到这一标准。

  “这个标准的制定也为下一步考核地方党委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履职履责情况提供了一个基本依据。”张永新说,在此基础上,还要逐步建立健全涉及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技术标准和业务标准,比如图书馆、文化馆提供什么服务,服务的内容是什么,为老百姓提供实实在在可以看得见的公共服务。

  文化部提供的数字显示,“十二五”前三年全国文化事业费已达1400亿元,已超出“十一五”时期五年的全国文化事业费。截至2013年底,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近200亿元资金支持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以此为抓手初步建立了基层公共文化机构运行经费保障机制。 (记者周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