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举办“区域国别研究的田野调查案例”学术研讨会
2018年5月19日,“区域国别研究的田野调查案例”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主办,中国海外利益研究中心承办,加拿大研究中心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学者和研究者与会。会议开幕式由上外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国际观察》期刊主编郭树勇教授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博士致开幕辞。
姜锋在致辞中指出,就现状而言,我们的区域国别研究在知识储备方面与国家需要有相当距离,大量学术知识仍是转引自西方国家学者著作。中国学者应该用自己的实践、自己的观察形成对国别区域、全球知识构建的独特贡献,海外田野调查是区域国别知识构建的基础。
会上,姜锋代表上海外国语大学宣布,在社会各界支持下,上外已设立海外田野调查专项基金,为赴海外开展实地调查的学生和学者提供资助。
开幕式后,16位学术报告人分四个主题单元进行了发言。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政治学跨国田野调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和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于宏源研究员主持并担任评论人。康奈尔大学政治学博士候选人张友谊从方法论、议题发现、因果机制、数据采集等多个角度,介绍其团队在缅甸和中南半岛其它国家用近一年时间所做的田野调查成果。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连捷以中国石油企业在印尼投资过程中与当地公民社会的互动为调研案例,来探讨中国海外投资的企业社会责任策略问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上外在读博士生宋卿,由于自身过硬的法语交流能力,在刚果民主共和国调研期间广泛走访了当地民众,从而获取大量直接信息,他基于此从民间外交的角度对中国走向海外企业改进当地公共关系提出建言。于宏源研究员在做点评时指出,三位报告人从不同角度均揭示出民间非政府力量在对外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这对于于今正在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很强建设性。
第二单元主题是“国际发展合作田野调查”。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研究中心中方主任唐晓阳有极为丰富的田野调研经验,曾走访非洲及东南亚三十多个国家、近千家中外企业。他分享了发展合作伙伴之间如何有效进行知识传授和技术转移,内容依据其近期在埃塞俄比亚的调研案例。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刘伟才副教授长期关注中非农业合作问题并为此曾赴多个非洲国家调研,在这个领域掌握有大量一手信息,形成独到见解。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博士后研究人员姜璐以莫桑比克为例,介绍了当前中国与非洲国家农业合作的创新模式,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如何对传统的西方官方发展援助模式实现突破。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周瑾艳,通过对安哥拉和埃塞俄比亚两案例的对比研究,揭示出中非农业合作的投资促进作用。本单元的评论人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郑宇教授,他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提示调研人员反思田野调查在工作过程中的实现目标和展开路径,引发报告人和听众的积极回应。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海外社会学人类学田野调查”。《人民日报》国际部编辑、前驻埃及记者韩晓明根据自己在中东地区多个国家的采访报道经历,提供了一个驻海外媒体业者观察“一带一路”建设的视角。上外阿拉伯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现北京外国语大学阿语硕士生喻晓璇,不仅有较长期在中东国家留学经历,还曾志愿两赴土耳其、叙利亚边境地区,参加对叙利亚妇女儿童难民提供非物质援助的国际合作项目。在此过程中,她还对中国公民对难民态度问题做了规范化的社会调研。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硕士研究生苏洋进行的也是面向弱势群体的田野调研,但社会背景完全不同。她于美国留学期间在当地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民族志研究,报告详细介绍了调研的进入和执行过程。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城乡建筑专业博士、现在招商蛇口海外事业部任职的王建竹,基于自己在尼日利亚近一年的调研和实习经历,结合工学和社会学专业,以人口超两千万规模的巨型城市拉各斯为例,对非洲城市规划研究做了内容丰富、学理性强的系统分析。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非洲人类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徐薇,曾在博茨瓦纳当地人家中生活一年半多,其专著《博茨瓦纳族群生活与社会变迁》是国内不多见的非洲人类学研究成果。她的报告从人类学学科史入手,围绕田野调查的主要问题和方法,详细介绍了自己在南部非洲长期的调研经历与主要发现。本单元评论人、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余华,在国内少数民族地区和传统文化保留地坚持多年进行社区生活田野调查,她的评论认为人类学研究的内外视角转换是在实际操作中必须时刻关注的重点问题。
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中国海外利益田野调查”。这一节的报告人不仅均有较为丰富的海外调研经历,更有长期的企业工作经验。深圳东方锐眼风险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郑刚,近年来多次亲赴中巴经济走廊地带进行深入的风险评估调查,项目背景主要是能源和交通项目投资,重点是项目可能面临的政治风险。他根据自己在高风险地区的调查亲历,总结说面向中国海外经济合作的田野调查要做到“四心”:虚心、小心、耐心、雄心。曾任刚果(金)大型工程处经济顾问的都伟,有长达16年的非洲工作经验,作为企业核心成员参与了中国在撒哈拉以南的有史以来最大单笔经济合作项目,并设计和主导了在非洲多个国家的大型中资项目。他根据自身实际商业经历,使用最新数据,从经济运行、权力结构、金融形势等角度,分析了上年发生的安哥拉总统更迭对当地中企生存状况所产生的影响。社会资源研究所(北京)研究员岳晋飞报告的内容,是近年来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在缅甸中资企业的投资争议,通过该案例来分析非政府组织在促进中国对外投资中所可以发挥的建设性作用。本单元最后一位报告人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研究员、中国海外利益研究中心主任汪段泳,他根据与团队成员七年间三次赴刚果(金)的实地调查,以及在加拿大所进行的对比实地调研,来分析中非“资源换基础设施”模式的关键成功要素,以及其复制可行性问题。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孙德刚研究员为本单元做了细致深入的评论,他从问题导向、数据采集、社会资源、调查方法、案头工作、人才培养等六个维度对田野调查工作内容做了全面阐述。
本次研讨会最后由郭树勇教授做会议总结。他首先感谢所有报告人、点评人的精彩发言为会议所做出的贡献,接下来介绍了上外区域国别研究工作的现状和发展构想。他着重指出根据学科发展规律,今后在这一领域亟需完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人才培养体系,今天的研讨会为学科建设做出了有益探索。最后,郭树勇教授提出在今天会议取得成果基础上,相关领域学术共同体应合作持续推进平台建设、智库建设、成果发布等三方面的建议,并表示国关院田野调查学术团队将努力推进区域国别案例研究的持续化、系列化和教学成果转化。
初审 / 编校 / 吴琼 责任编辑 / 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