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报]教育家与好大学[图]

01.04.2016  20:56

好大学离不开好校长。交通大学120年的风雨历程中,出现了唐文治、黎照寰、彭康等许多杰出校长。他们在掌校期间,都以教育家的远见卓识和人格魅力,为交大校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甚至奠定了学校传诸久远的基业、风格、气度和价值追求,创造出熠熠生辉的交大精神和优良传统,泽被一代又一代交大学子。他们的办学理念和经验,其中有许多即使在今天仍然富有启示及借鉴意义。  

培育“第一等人才

唐文治(1865—1954),1907年9月出任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监督,直到1920年冬辞职。  

掌校期间,唐文治确立了崇尚实学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工程教育体系,加强学生的数理化基础,强调切合实际,重视实验、实践环节,借鉴西方工科教育经验,树立工文并重、工管结合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品学兼优的“第一等人才”、“领袖人才”为目标,立志将学校办成牛津那样的世界名校,“将来须成为中国第一大学”。他始终坚持“实心实力求实学,实心实力务实业”的办学方针,培育出学校“务朴纳、汰浮华、好实践、恶空谈,学则中西并重,而以实用为归”的优良校风。  

唐文治主张,“须知吾人欲成学问,当为第一等学问;欲成事业,当为第一等事业;欲成人才,当为第一等人才。而欲成第一等学问、事业、人才,必先砥砺第一等品行。”“道德,基础也;科学,屋宇垣墉也。”强调培育科学、实业人才,必以道德品行为先。1910年,他亲自制订“勤、俭、敬、信”四字校训。1912年在《学生格》中,他明确提出学生须将立诚、尚志、有恒、知耻、取友、爱敬、尊师、公德、勤俭等作为必备的基本品格。1913年他在修改学校章程时,将“注重道德,保存国粹,启发民智,振作民气以全校蔚成高尚人格”列入学校的教育宗旨,“无论风气若何,决不变更迁就”。  

建设第一流大学

黎照寰(1888—1968年),1929年任南京政府铁道部次长兼交大副校长,次年专任校长,直到1942年8月辞职。  

黎照寰作为深受西方大学理念影响、服膺孙中山三民主义和“实业兴国、交通为先”主张的教育家,在掌校期间确定了“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交通建设专才”的办学宗旨,一开始即精心筹划和完善管理体制、教学方针、培养目标、系科设置、学校规模等,并千方百计落实办学经费,改善办学条件。他注意与铁道部、铁路系统保持密切关系,形成“部校合作”、“部路校联贯”的办学机制,尽可能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确保人才培养上的供求结合和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不像“他方非患乏才即患失业也”。这也使交大及其毕业生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吸引了最好的生源。  

在黎校长努力下,交大先后设立由数学、物理、化学3系组成的科学学院和管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机工程学院、研究所等,聘请了许多一流的专家、学者来校任教,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等来校演讲,形成工科学生既注重专业技能、实践动手和研究创新能力,又强调数理化等科学基础、国文和外文等人文素养,三者并重、相互促进的教学结构、培养模式,确保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学生能够担负“指导管理与建设之责任”和发明创造之要求。进一步强化了“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交大传统,使学校赢得了“东方MIT(麻省理工)”的美誉。人称当时中国的工科教育是“北有清华,南有交大”。  

黎照寰非常注意赓续、培育学校的优良传统,在掌校之初,即通过校训专案委员会,确定“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为交大校训,重申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教育方针。他在演讲中强调“领袖道德与领袖人格”、“科学界之学问自由”等,教导学生要“才识丰、体力雄、志行高,具此三者,始能任重致远,为国效劳”。交大学生除了勤奋学习外,还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全面发展,关心国事。  

黎照寰以振兴实业为己任,把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办学精神、自己的教育思想,成功地运用到中国高等工科教育上面,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将交通大学建成理、工、管结合的著名大学,造就了民国时期交大最为辉煌的发展阶段。  

共和国重点大学的缔造者

彭康,192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被捕入狱,“七七”事变后获释,曾任中原局、华中局、华东局、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华中建设大学、山东大学校长。1952年9月,彭康受命转任上海交大校长兼党委书记。1956年,他主持了交大的西迁,并同时担任交大西安部分、上海部分的校长兼党委书记。1959年9月,国务院决定交大在两地分别独立建校后,中央任命他为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对20世纪50年代上海交大和60年代西安交大的发展,彭康都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两校师生的爱戴。  

作为有水平的共和国教育家,他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同时,认真遵循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尊重、依靠老教师和知识分子。他到交大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地拜访老教师。他在第一次全校大会上即明确提出:“办好学校牢牢抓两条,一条是党的领导,一条是教师队伍……而实现党的领导,核心的一条是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他还指出,知识分子问题主要是团结合作问题,要把他们当老师来看待,要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他们有职有权,敢说话,敢负责。当时,交大的校务委员会是党委领导下的重要决策机构,其中作为骨干教师的教授、副教授占到67%。彭康十分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放手工作。交大有一个教研室党支部曾发生不尊重老教师的现象,他知道后严肃批评,要求坚决纠正。为此,该支部写的道歉书先后修改9次才得以通过。为保护、鼓励学校教师学术研究的自由和积极性,他明确表示“学术问题可以自由讨论”,“学术问题党委和支部都不能作结论”。“不能把学术问题当作世界观或是政治问题来批判”。  

彭康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明确提出:“我们要多培养几个钱学森,甚至比他更好的!这就是最大的政治,也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整个学校工作的总的方针是:面向教学,面向学生……党的工作应该是通过思想工作、群众工作,来保证这一方针的贯彻。”可以说,这就是他的办学主张。所以,他特别强调“”与“”的统一,认为“如果红的不专、专的不红,那我们的教育就失败了”。他尽可能减少当时频繁的政治运动对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冲击,以过人的胆识,顶住各种压力,反复强调“要限制社会活动和开会时间,把时间用到主要任务上”,“教学时间不得侵占”。  

正是在彭康的领导下,交大延续了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稳定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教学、科研工作,尽可能避免各种外在因素的干扰,培养出大批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在很多方面有了新的发展,成功地保持了全国重要工科院校的地位和影响,首批入选国家重点高校。  

对于大学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在其初创或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够有一位出色的教育家担任校长。有了好校长,才可能创办、建设一所好学校。好校长又会成为一座丰碑和标尺,时时烛照、丈量着后来人。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有世界一流的校长和教育家。这也是交通大学120年光辉历程留下的重要启示。(四) 

来源:《团结报》 2016.03.24 第05版:文史周刊1 

原文: 教育家与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