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报]五校一家庆“双甲”[图]
开栏的话 :
今年4月8日,本是同根生的上海、北京、西南、西安和台湾等五所交通大学,都将共同庆贺自己120年华诞。“五校一家”在各国大学史上绝无仅有。五所名校的发展历程、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更非同寻常,堪称理工科教育发展的缩影,留下许多宝贵经验和故事。从本期开始,本版开辟“交大春秋”连载专栏,邀请兰州大学张克非教授对交大历史进行解说,加深对近代高等教育史的深入了解。
交通大学校门
1896年,正是甲午战败、马关签约的第二年,被迫割地赔款的老大中国,弥漫着“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悲怆和屈辱。洋务派大员盛宣怀(1844—1916年)由天津海关道调任设于上海的铁路总公司督办。他对兴办新式教育情有独钟,上年已在天津创办近代第一所正规大学——北洋西学学堂(即后来的北洋大学堂,现天津大学的前身)。甫到上海任职,他随即又奏请开办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
坎坷风雨路
与此同时,出于兴修铁路的需要,清政府在北京创办了铁路管理传习所,北洋铁路总局也创办了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1900年,受八国联军攻陷京津地区的影响,这两所与铁路有关的学堂一度停办,部分师生南下避难。南洋公学援之以手,专门开设了铁路专修班,安置这些师生,后来又资送其中一些人到欧美留学。几经演变,这三所学校在民国初年分别成为北京政府交通部所属的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铁路管理学校。
1920年12月,交通总长叶恭绰以“交通要政亟需专材”为由,提交国务会议议决,将这四所学校合并,成立“交通大学”,叶恭绰还亲兼交大校长。1922年7月,交通大学又被分解为交通部南洋大学、唐山大学,设在首都的学校则改称唐山大学北京分校。1927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决定将南洋、唐山两所大学分别改为第一、第二“交通大学”。次年10月,学校改隶铁道部,将交通大学设在上海、唐山、北平的三处学校,统称“铁道部交通大学”。当时的大学院长(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模仿法国设立的最高教育管理机构,相当于后来的教育部)蔡元培、铁道部长孙科都曾亲兼交通大学校长,足见对交大的重视和学校的地位。若以现在的高校级别而论,20年代的交通大学已毫无疑问是“正部级”学校了。
1937年8月1日,交通大学改归教育部管辖,随即有了抗战期间各自的颠沛流离经历。“淞沪会战”爆发后,由于国民政府一直不同意交大沪校内迁的请求,学校遂被迫迁至上海法租界继续办学。其在徐家汇的校园被日本侵略者强行占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法租界也被侵略势力控制,汪伪政权企图掌控交大。为应对形势变化,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42年8月8日决定将两年前设在重庆的交大分校改为交大总部,把设在法租界的沪校改为分校,对外改称“私立南洋大学”。后来,沪校被汪伪政权强行接收。
随着华北地区的沦陷,交大的唐山、北平两校被迫向后方迁徙。1938年初,先迁到到湖南湘潭复课。11月,因日军迫近、长沙被焚,学校辗转迁往广西桂林。孰料抵桂次日,即遭日机空袭,学校的全部图书、仪器和行李均被炸毁,师生被迫转移到柳州暂避。1939年2月,学校又被迫迁往贵州平越(今福泉)复课,改称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下设唐山工程学院、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及土木、矿冶、铁道管理3系。1944年冬,黔桂战事紧张,交大贵州分校不得已再度迁徙,于次年初在重庆璧山的丁家坳复课。学校在渝立足未稳,教育部又令其暑期迁往甘肃天水,改称国立交通大学甘肃分校。后因抗战胜利,该命令未及实行,随即迁回唐山、北平复校。
抗战胜利后,交通大学渝校学生二千余人,分四批返沪。唐山学院迁回后独立,更名为国立唐山工学院。北平学院复校后,独立为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三所学校分别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
上海交大在1955年被国务院安排迁往西安。1957年6月,经国务院、高教部批准又改为分设西安、上海两地。1959年7月,中共中央批准分别成立上海、西安两所交通大学,同时作为重点高校。60年代,上海交大先后划归国防科工委、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领导。
1949年7月,原国立唐山工学院、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华北交通学院合并组建中国交通大学,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校长。一年后,学校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下设唐山工学院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1952年,北方交通大学撤销,两学院分别独立为北京铁道学院、唐山铁道学院,归铁道部管辖。1964年,出于备战和“三线”建设的需要,国务院决定将唐山铁道学院内迁至四川峨眉。1971年底,学校改称西南交通大学,后在成都建新校区。1970年,北京铁道学院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恢复“北方交通大学”校名。2003年,学校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大陆的四所交通大学在“文革”后相继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1958年,迁至台湾的交通大学部分校友,发起成立了位于新竹的台湾交通大学。
五校一家亲
两岸五所交通大学系出同源,情同手足。早在1941年1月,在重庆的校友即发起成立交大上海、唐山、北平三院校友联合会,并筹设总同学会。1984年4月8日,在交通大学建校88周年之际,内地四所交大在上海联袂恢复交通大学校友总会,共同推举陆定一、钱学森、茅以升、汪道涵等7位校友为名誉会长,在全国有登记会员四万多人,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校友会。
1965年,交大美洲校友总会成立时,其成员已包括来自原来交大各校的师生。1980年4月,时任会长的交大1940届校友、著名电脑专家王安应邀回国参加84周年校庆活动时,提出“五所交大是一家”,希望内地四所交大都能派代表出席8月在美举行的交大美洲校友总会联谊会。两岸五所交大积极响应,都派出代表如期赴美聚首,真正实现了全球交大校友的大团圆,并成为惯例。1990年6月,五所交大的校长亲自率团赴美,与美国、加拿大的四百多位交大校友共聚第六届交大美洲校友联谊会。时任美国总统的乔治·布什和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分别发来贺辞、贺信,高度评价交大校友在中美两国做出的重要贡献,希望他们为中美友好关系和人类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交大及其校友间的交流互访,也直接推动了海峡两岸的沟通合作。
经过民国时期的分合坎坷及后来各自的峥嵘历程,五所交大都共同走向辉煌。现在,大陆的四所交大都已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还进入了“985”高校行列,它们都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新竹的交大也后来居上,已成为台湾地区最好的大学之一,并跻身亚洲百所名校前列。近年来,各校更加注重彼此的交流、协作,体现“饮水思源、五校一家”的纪念碑也成为五校团结的精神象征。
功绩遍中华
建校120年来,交通大学师生为中国现代交通、民族工业和新兴产业、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无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培育出无数英才,为中华民族创造出许许多多令人振奋的“第一”。大陆的许多理工科高校,也都是从它们的母体中分蘖而出的。可以说,它们与民族同呼吸、和国家共命运,历尽艰辛曲折,本身就是中华民族浴火重生、从苦难走向辉煌的见证,也是中国理工科教育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缩影,堪称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积累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办学经验。
交大校友有许多献身科技和铁路、航运、机电、电讯等事业的功臣,如受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的钱学森等6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的吴文俊、徐光宪、王振义等3位,两院院士中有200多位交大校友;还有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水利学家家黄万里、张光斗、严恺,建筑学家林同棪等各个行业的卓越代表;以及历史上第一位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亚裔院士、第一位入选美国国家工程院的华裔外籍院士、全美唯一获得顾问工程师最高奖状的华裔学者也出自交大。
交大师生还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近现代科技和产业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自主设计施工的铁路、内燃机、电机、中文打字机、水利工程、大型建筑等,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核潜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和公认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难度最大的成昆铁路、青藏铁路,世界首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车,全国所有城市地铁的设计与建设,高速铁路、机车等的设计制造、建设运营,第一艘航母及其舰长,以及台湾电子、IT产业、生物工程的勃兴,甚至世界上最大的莫斯科纳地下展览厅、最大的双曲线抛物面壳顶结构体育馆、最大跨度悬索桥、第一座半面弧形的克拉巧起大桥、第一座倒挂式悬索桥……这些里程碑式的记录和造福亿万民众的交通工具、重要工程,都出自交大校友之手,无不凝聚着交大师生的心血和智慧。
与此同时,交通大学师生中还有像蔡元培、黄炎培、邵力子、李叔同、蔡锷、王宠惠、蒋梦麟、邹韬奋、翁文灏、马寅初、陆定一、汪道涵、江泽民等许多著名的政治、文化、教育界名人,以及国内外许多杰出的企业家。
历史雄辩地证明,正是这些最早的理工科高校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专业教育带到了近代中国。它们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也是先进文化、精神文明的代表和重要创造者。几代交通大学师生为国家的富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了自己的卓越贡献。
如果没有近代新式教育及人才引入先进科技和文化,没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民族工业的兴起,当时的国家建设、抵抗侵略和民主革命,后来共和国的经济建设、国防工业,以及今天中国的发展和强盛,都是难以想象的。这也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和评价近代的“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等重要活动及其历史作用。(一)
来源:《团结报》 2016.03.03 第05版:文史周刊1
原文: 五校一家庆“双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