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地8月建成开放 将修旧如旧
原标题: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地8月建成开放将修旧如旧,恢复历史原貌,为上海仅有的战争遗址类教育基地
如今的四行仓库将修旧如旧,保留并恢复历史的痕迹。肖允
近日,记者获悉,作为上海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重点工程之一的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地将于8月13日正式开放,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少有、上海仅有的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用高科技手段恢复弹痕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晋元路光复路上的四行仓库。只见仓库的外立面被层层脚手架包裹着,里面多名工人在施工。西侧的施工机器在轰隆隆地作业,待建的纪念广场已修整完毕。而西山墙上,当年日军炮击留下的炮弹弹洞已被还原。外围周边道路整修、环境整治、临时停车场安排以及道路景观绿化等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一名施工人员指着一面西山墙告诉记者,墙上曾经的弹洞,在战后曾被封堵,经多次粉刷。而现在正在用高科技手段,把弹洞弹痕一一还原成激战后的样子。他边说边拿出了铜色的墙体模型,上面数个弹孔印记仿佛带着累累伤痕无声的诉说着历史。
据悉,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地主要围绕纪念馆、纪念广场、纪念墙、纪念雕塑四个部分开展,被称为“四个一”。布展中的纪念馆位于四行仓库西侧一至三层,总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分为序厅、“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英名永存”及尾厅等六个部分,重点展现“谢晋元与八百壮士”的抗战事迹,宣扬民族救亡精神,传承民族大义精神。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场馆内将以浮雕、雕塑、塑胶人、油画等形式,展示指挥战斗、后勤救治伤兵等战斗细节,呈现战争的惨烈原貌。
闸北区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地修建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沈大明告诉记者,展馆设计还原逼真的战场效果和战斗过程,特别截取了战斗历程中最惊心动魄的节点,通过临危受命、积极备战、外围阻击、壮士八百、凌晨杀敌、浴血奋战、舍生取义等分展项,分镜头展示四行仓库可歌可泣的战斗历程。其中,危急时刻,陈树生纵身跳楼、身背炸弹,与敌同归于尽的英勇壮举,展示出守军战士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纪念馆还将大量运用科技手段,实现参观互动体验。比如,在隔河助战展示中,表现的是上海人民蜂拥至苏州河南岸隔河观战、共同助战这样一个在古今中外所有战争史上极为罕见的场景。展馆设计对观众视角做了转换,让观众感觉仿佛不是在展馆内参观,而是融入到了历史现场的群众之中去观看战斗的情景,将参观者的情绪带入高潮。”
70余年来不乏守灯人
“对于这次修缮,最为激动的是四行仓库的90多名员工。”四行仓库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近80年来,四行仓库不乏守灯人、仓库内的灯光从未熄灭过。而在本次纪念馆建造之前,四行仓库里有一个百余平方米的微型陈列室——八百壮士英勇抗日事迹陈列室,它20年前由四行仓库的员工发起建成,其中有员工筹款铸造的谢晋元将军铜像以及四处搜集的抗战资料。
时光回到198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顶替父亲进入四行仓库工作的员工王燮范提起了父亲曾用四行仓库粮食帮助八百壮士守护抗战的故事,顿时众多员工和领导都倡议要弘扬这段历史,寻找当年参加过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目前生活在上海的“壮士们”,把他们接到仓库来,让他们亲眼看一看他们曾经用生命保卫过的地方。在此后的5年时间里,王燮范凭借着父亲曾经讲述的模糊片段,同四行仓库的员工们先后共找到了当年参加战斗的8名壮士和谢晋元将军在沪的遗孀凌维诚和儿子谢继民。在以后每年的8月13日那天,“壮士们”都会来到四行仓库团聚。
时间辗转到了1992年的8月,在纪念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座谈会上,王燮范等四行仓库员工提议建立八百壮士抗日陈列室。员工们又一次忙碌起来,自发收集各类史料,让老兵提供照片,到上海档案馆查询材料。得知自筹的消息,时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的汪道涵还为陈列室题词“四行仓库八百壮士英勇抗日事迹陈列室”。
对话四行仓库总设计师邹勋
晨报:分别描述一下“一个纪念馆,一堵西山墙,一个广场,一座群雕”将呈现出怎样的效果?
邹勋:整个纪念馆设置在四行仓库西侧的一层至三层,面积约4000平方米。设计中,利用原四行仓库正中开敞通高的楼梯搬运空间作为纪念馆入口大厅。在入口大厅内主要以水泥灰色和洁白墙面为主基调。新设计了暖棕色橡木从入口大厅地面随台阶升起,在大厅背景板上冲出20余米高的天窗,最后冲向室外,消失于天空。仿佛在这冰冷的钢筋水泥仓库里,八百英烈那不屈、高洁的灵魂让这片空间升华而不朽。纪念馆内保留了原有仓库建筑的结构构件和特色材料,让观展者融入当时战士的战斗环境。
西墙是整个项目的保护重点。这里留存了战后洞口修补的痕迹,留存了炮击后钢筋弯折的实样。怎样在满足建筑承载安全,抗震要求的同时,又能妥善留存展示这些痕迹,是设计最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