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打造老年宜居社区 电子保姆"私人订制"养老
11月6日消息:“方便,老方便了!”家住嘉定区菊园新区清河路小区的徐惠芬阿婆对着家里的居家宝连声说。
去年年底,85岁的徐阿婆不慎摔倒骨折,虽然经手术恢复了行动能力,但身边也不能没人照料。今年,菊园新区为徐阿婆免费安装了居家宝电子系统:包括人体感知仪、煤气探测器、烟感探测器、紧急按钮等,每天24小时全天候运转。一旦老人在家中摔倒,传感器会立即通知亲属和信息平台;灶台上的食物若长时间无人过问,传感器会发警报并自动切断煤气;如果老人长时间没动静,系统就会报警,平台会在第一时间电话或现场确认老人是否发生意外。即便老人子女外出也能放心,因为家里有电子保姆。
推出电子保姆只是第一步
然而,电子保姆并非只是代劳者。其背后撬动的是《嘉定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对进一步提升社区居家养老能力的探索。社区服务最终是人与人的服务,由电子保姆开始,嘉定尝试进一步用专业化手段细分社区老人需求。
以菊园为例,该街道常住老年人口5513人,独居老人129人,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664人。随着大型居住社区建设,菊园地区预计将导入10万人口,未来几年,新区老龄化的压力和挑战会越来越大。今年伊始,菊园新区成为嘉定区智慧养老试点,将智慧科技引入为老服务,打造老年宜居社区。截至今年10月,菊园新区共有第一批15户沪籍、高龄独居并且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老人家里安装了居家宝,安装费用由政府承担。以后别的老人如果需要购买,政府也会给予补贴。
数据平台覆盖5000多老人
真正的亮点是电子保姆使老人进入了大数据平台。记者在后台看到,电子保姆链接的平台目前覆盖了辖区5000多个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信息,以这份大数据为基础,平台工作人员以每周三次的频率给150名老人进行电话关爱。老人最近身体怎么样、家里需要什么服务、有什么开心不开心的事情分享,都会被一一记录在案。平台的提供者菊园,则整合区域内一切可以整合的为老服务资源,将辖区内修补、理发等日常服务项目筛选后,以打包签约的方式,让他们为老人服务。
供需对接之后,针对不同老人的服务就不再是一刀切了。当老人来电寻求帮助时,系统会第一时间显示出该老人的信息和记录,每一个老人都能享受到适合自己需求的定制服务。
把专业服务交给第三方管理
以信息化数据为支持的社区居家养老,并不只有政府一家提供服务,而是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菊园将现有的助老员队伍和志愿者团队交由第三方社会组织管理,提供专业的培训指导,使用科学的绩效评估制度来管理队伍,提高助老队伍的专业性。
同时在居家养老服务社引入电子派工系统,使用智能化结算系统,助老员上门服务携带结算POS机,在完成服务后由老人确认并刷卡,后台系统自动结算。
为了提高为老服务专业化程度,社区购买了上海复源社工师事务所的两个项目《日间照料菊园新区关爱长者服务项目》及《菊园新区老年人精神文化活动项目》,将个案、小组、社区等社会工作技巧引入助老服务,设计适合老年人参与的各项活动,鼓励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促使老年人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实现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从而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