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古猗园惊现文物重器汉代铜鼓 工艺精湛保存完整

03.08.2016  18:38

  记者昨天从嘉定区独家获悉,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嘉定区普查办在古猗园内,发现汉代铜鼓、战国时期佩剑等重要文物。专家考证后发现,这两件文物可能为嘉定籍清代名臣李锡秦所有。尽管相关史实还有待进一步补充,但两件文物精湛的工艺和保存之完整,让所有人赞叹不已。

  清代名臣平叛时获得铜鼓

  据嘉定区博物馆原文保部主任金蓉介绍,这面铜鼓直径50厘米,高30厘米,重25千克,整个器物造型硕大,造型典雅,从外观造型和纹饰特征初步推断,应属汉代铜鼓;而战国时期佩剑长41厘米,同样制作精美,制作工艺卓越。

  铜鼓是中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青铜打击乐器,用于演奏音乐或伴奏舞蹈;同时作为礼器,也用于祭祀、仪典等活动。那么具有南方特色的汉代铜鼓,又是在什么机缘下,来到了南翔?金蓉说,发现这件文物后,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她的脑海。她想,作为文物中的重器,汉代铜鼓在嘉定应有历史记载,果然在清光绪《嘉定县志》卷二十九金石志中,找到了她想要的答案。

  史书记载,清广西巡抚李锡秦平定叛乱时,获得一面铜鼓。李锡秦字瞻仲,宝山人,迁槎里(今嘉定南翔)。雍正二年举人,官至广西巡抚,在任勤修水利,拓垦农田三万余亩。当地百姓建“瑞泉祠”表达对他的感激与尊敬,雍正赐予“惠润田功”的匾额以示表彰。他去世后,朝廷“赐祭葬”,并被列名于广西名宦祠。清朝乾隆四年(1739年),李锡秦担任广西右江守道(属从三品)时,宜山县少数民族闹事,总督马尔泰任命锡秦带兵进剿,在蛮峒得到铜鼓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