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佳式“睡前故事”意外爆红 唤起“前中年”人群的青春怀旧

21.07.2014  21:02
  作家张嘉佳创作的“睡前故事”虽然只有短短几千字,但在网络上的转发总量已经超过150万人次,汇集了一批“睡前故事”的短篇小说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出版后,畅销上百万册。王家卫、陈国富等“名导”所在的影视公司花重金陆续购买了其中5个故事。

  “睡前故事”讲述的都是张嘉佳身边朋友的故事。比如,一对曾经共同经营酒吧的情侣分飞后,各自转了一圈,放不下对方,又回到了原点(《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一个暗恋画家的姑娘,仗义地让婚姻失败的画家留宿,还为他拼酒到半夜,回头却发现,画家陪着前妻在马路边痛哭(《摆渡人》)。这种看似人人都能口述几个的“睡前故事”出人意料地受到很多读者的欢迎。

   一种“中间状态”的青春文学

  文学评论家汪政观察到,张嘉佳式的“睡前故事”既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王朔、石康式的有些诮讽与挑衅意味的都市精英青春文学,也不同于当下以郭敬明、明晓溪式的“卖萌”青春文学,而是一种“中间状态”的青春文学。“睡前故事”是一种自觉的写作,其自觉点不在于有清晰的文学观,恰恰在于首先“清空”自己,使得读者人群通过“睡前故事”与自己对话。他的目标人群是刚走上社会的人们,也有稍有阅历的“前中年”,这样的故事唤起了他们的青春怀旧。纠结、小挫折、小沧桑,张嘉佳以平等的姿态为他们写作,所以话题是那么的多,又是那么的实在,它不励志,也不颓唐。这样的人群固然乏善可陈,但也没有不活下去的理由,这几乎是张嘉佳所有故事的结局,恰似真实的人生。

  在汪政看来,“睡前故事”的爆红,更深层的原因是这个时代正在拥抱一种新型文学表达样式。“睡前故事”里找不到传统文学的经典法则,讲究效率,舍去描写、议论和抒情,把一切交给叙事。它的节奏是微博的节奏、是轻阅读的节奏。任意展开,随时放下,它的语言是对特定群体话语的摹仿,也有对流行话语的借重。

   用大众化利器写小众化故事

  江苏省作协主席、作家范小青认真读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她表示,这本书能够有这么好的销售和这么大的读者群,其中的亮点值得思考。

  范小青说:“我并不认为《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当下最优秀的文学作品,但是它很特殊,在传统文学大量沉闷的叙述中,在网络小说无节制的“轰炸”下,它用自己的简洁和空白,给读者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这正是传统文学中最讲究的‘言外之意’;同时,它所表达的个人哀伤情感,很大程度激起了读者的共鸣。如同许多人喜欢流行歌曲一样,因为他们都觉得,流行歌曲的歌词句句唱出了自己的心声,这就是文学满足和滋润读者心灵及灵魂的作用。”

  “不能简单地说这本书是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结合的范本,而是张嘉佳用大众化的利器——微博,写出了小众化的故事,又受到了大众的欢迎。”范小青说,她还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在现代社会,文化产品的成功,得有3个方面的因素,创作者的天才想法+制作上的精良+成功的商业操作”。

  上海作协创研室青年评论家项静说,这些年我们身边有好多按摩青春心灵的人:琼瑶、村上春树、王朔、王小波、石康、张小娴、连岳、陆琪等,这个名单,包括了被奉为经典的作家到二流段子手,而张嘉佳的“睡前故事”是定制式的综合体。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