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的时代更需懂得缅怀

18.01.2015  02:15

    喧嚣的时代更需懂得缅怀

    文/望忻

    如何对待死者,特别是如何缅怀民族的精英灵魂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亦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整体价值取向。在当下这个浮躁喧嚣的时代里,“布衣院士”身上体现的精神价值正是这个时代所稀缺的,值得我们铭记。

    李小文院士身上的科学精神值得弘扬。他在科研上极具才华和开拓精神,在其所从事的遥感领域成为顶尖专家和领军人才。更令人钦佩的是他在科研、育人中不向流俗低头,默默地选择坚守。

    李小文院士对待名利的态度更令人敬仰。在一个追求物质回报为至高价值的时代里,他不修边幅,放达不羁,一袭布衣出入各种场合,人称“扫地僧”。他对自己节俭,对社会却很大方,把自己获得的120万元奖金设立了以他早夭的女儿名字命名的“李谦奖”,打破了某些人眼里的“思维定势”。

    一方面,简朴纯粹,偏爱布衣布鞋;另一方面,看淡名利,慷慨回报社会。“布衣院士”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一种可贵的人格坚守,一宗对纯净学人精神的守望。

    问题是,面对这样一个颇为“另类”的学术巨匠,对时代所极度稀缺的品质和精神,为什么许多人选择漠视甚至选择遗忘?

    80年代时,若问天真无邪的孩童“你长大了要干什么”,许多孩童会说“要当科学家”。而今,若问小朋友们同样的问题,当“明星”、当“大款”的回答比例更高。笔者无意否定社会发展的多元,多元本身是个好事,但如果社会的主流思潮过分地向“”和“”倾斜,“拜金主义”横行,一味崇尚物欲,我们的民族会打喷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些国家对民族精英的缅怀让人感概。

    许多人去过巴黎的先贤祠,那里安葬着伏尔泰、雨果、居里夫妇等文艺科技巨匠。人们慕名前往维也纳中央公墓,因为那里安葬在显要位置的是莫扎特、海顿、贝多芬等20多位世界知名的音乐家。到莫斯科,当地朋友会建议你到新圣女公墓转转,因为那里能找到普希金、果戈里、契科夫、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

    从一座墓可以窥视一个民族的精神、信仰与追求。无论是先贤祠,维也纳中央公墓,还是新圣女公墓,均是民族精英的灵魂汇集之地,在所在国享有崇高声誉。一个民族对促进本民族文化、艺术、科技的人如此崇敬,值得我们深思。

    缅怀什么?铭记什么?弘扬什么?坚守什么?这是任何国家和民族时刻需要思索的大是大非问题。在这个喧嚣的多元时代,更需懂得该缅怀什么,坚守什么。多元并不意味着遗忘我们曾一贯珍视的价值观,亦不意味着我们要一窝蜂跟着网络潮流随波逐流。“布衣院士”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力量与人格魅力,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因为,唯有精神、信仰、信念可以永存,照亮中华民族磨砺前行,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