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生态殡葬”渐被接受

24.03.2015  16:12

   (光明网) 3月20日,上海市民政局、市规土局等有关部门以及浦东新区各镇的干部与百姓共计约600余人来到临港新城的福寿园海港陵园,共同举行2015年上海市百姓公祭日活动,为主动避开清明祭扫高峰并选择“公益节地生态葬”这一形式的56位逝者举行了隆重的集体安葬仪式。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周静波表示,越来越多的上海市民选择公益生态节地葬,显示出普通百姓为了子孙后代节约土地资源的高尚情怀。(3月22日《东方早报》)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来临,每年死亡人数不断增加,殡葬费用居高不下不说,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矛盾也十分突出,一些地方墓地价格远超房价。为了打破民众“死不起”的尴尬,缓解土地紧张的矛盾,早在2009年,民政部就提出,积极推广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态安葬办法,鼓励倡导深埋、撒散、海葬等不保留骨灰方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文明节俭办丧事、带头火葬和生态安葬、带头文明低碳祭扫、带头宣传倡导殡葬改革。

  上海市为选择“公益节地生态葬”的逝者举行隆重的集体安葬仪式,提供生态殡葬墓地供市民、丧属参考、选择,生态殡葬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契合了中央与民政部的要求,值得期待与推广。作为现代人,改变传统殡葬观念,树立厚养薄葬的新型殡葬理念,积极践行殡葬改革,推广生态殡葬,势在必行。

  相对于传统殡葬模式,生态殡葬更加节地和“环保”,它不占土地或者占地极少,有时还会为城市营造新的大片绿地,改善周边环境。笔者注意到,近年来,生态殡葬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包括上海在内的许多地方推出了花葬、树葬、草坪葬、海葬等生态殡葬项目。但是由于生态殡葬没有墓碑、坟墓,受入土为安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人认为,生态殡葬是对先人的不敬,自己带头搞树葬、花葬、草坪葬,容易引来他人非议。许多人不能坦然接受环保型的生态殡葬模式。

  因此,要让生态殡葬成为主流殡葬模式,关键要移风易俗,打破大操大办的传统丧葬模式,摒弃轻赡养内涵重安葬形式的传统孝道观念。但是,推行生态殡葬不宜操之过急,需要行政和市场两只手来调节和引导。要让生态殡葬引领殡葬潮流,政府一方面需要坚持开展移风易俗宣传与实践,帮助人们树立环保生态安葬理念。让生态殡葬践行者免受非议,另一方面要还原殡葬服务公益属性,对生态殡葬事业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给予生态殡葬践行者必要的精神、物质激励。

  集节地、省钱、环保、绿化、移风易俗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生态殡葬模式虽然推行过程遇到了一些阻力,但是,在守住耕地红线的大背景下,生态殡葬是未来殡葬事业发展的方向,推广办法总比困难多,推行生态殡葬,让骨灰与自然融为一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入土为安。如果政府逐步还原殡葬行业公益属性,持续加强生态殡葬的引导与宣传,对违法乱占耕地建造豪华坟墓者启动监管问责程序,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生态殡葬。随着殡葬行业的健康发展,生态殡葬模式将逐渐引导殡葬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