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上海:城市的品质

05.05.2015  12:32
一部以记录上海经典品牌过往荣光和当下创新求变的纪录片《品牌上海》正在电视荧屏上火热播出,这也是看看新闻今年特别策划的“品牌上海”项目的重要一环。“品牌上海项目重点关注上海本土传承几十年、甚至百年的老品牌,围绕着品牌发展与创新,借助看看新闻的新媒体优势,为传统品牌打造O2O线上线下全新传播方式,传承上海品牌的时代影响力。



杏花楼

福州路上的杏花楼始创于1851年,原来仅为一开间门面的夜宵店,经营广东甜食品和广式粥品。因为做工精到,选料考究,在诸多餐饮美食中,杏花楼名声鹊起。二十世纪初,杏花楼经历了几次门面扩建,翻造为三层楼的饭店。


当年的广式菜馆,如今后厨是清一色的上海厨师,可坚持的还是最正宗的味道。这种味道,每一代传承人、每一个厨师、每一位客人都再熟悉不过。


今天的杏花楼早已开始采用流水线生产月饼,这条流水线完全按照杏花楼16道传统工艺量身打造,从和面开始到出炉成品,各类配比分毫不差。

味道,是杏花楼这个品牌的立身之本。在上海人心目中,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感觉,就像一个老朋友,为其所信赖。也正是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感觉一大批著名的品牌,历经市场的大浪淘沙,迈过多少风雨洗礼,依然活跃于上海。



龙凤旗袍

上海南京路,许多品牌都以在这条路上挂出招牌为荣——这代表着商业地位、市场美誉。然而各个时期南京路上的品牌并不相同,许多品牌因为质量起伏、经营不善、市场冲击等诸多原因逐渐被消费者抛弃,耗尽了自身价值。


2011年,龙凤旗袍因为店租成本的问题,从南京路搬到了距离其十几米远的陕西北路。


西式裁剪结构与中式精细零部件装饰结合,形成“海派旗袍”特色。上个世纪30年代,海派旗袍已成为上海各阶层妇女的时尚,处处可见旗袍的“倩影”。当时沪上制作海派旗袍的第一家,是苏广帮裁缝铺。铺子多至2000多家,成衣匠达4万余人。解放后,行业结构调整,衣铺合并,就成立了“上海龙凤中式服装店”,把“苏广成衣铺”的特色延续至今。


全手工制作固然是卓越品质的象征,但耗时费力、成本过高的劣势,在现代化大机器流水线的面前显得不堪一击。龙凤曾经一年可以接到700套高级成衣定制的订单,但近年来市场需求的萎缩,成本高昂愈发凸显,不仅手艺难有传承,就连品牌也在市场的压力中不堪重负。



海鸥相机

陈海汶是海鸥相机的忠实粉丝,他从2000年开始收集相机,到2012年6月创办上海老相机制造博物馆的时候,陈海汶手里已经积攒了海鸥各个时期的明星系列产品100多台。


毫不逊色的品质,令诞生于上海的海鸥相机一度成为中国照相机工业的标杆。1962年出品的“上海4型”和“203型”海鸥相机,一经销售受到外商欢迎。随后上海照相机厂又相继研制成功“海鸥4A”、“海鸥4B”、“海鸥4C”等双反相机,其中海鸥4A-109是整个中国制造的最经典的一款相机。


无论是杏花楼、龙凤旗袍还是海鸥相机,在百多年前他们诞生之初,就得益于上海作为远东第一大都市,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东西交汇的潮流风尚。能在上海站稳脚跟的品牌无不是取百家之长,形成自己卓越的品质与风格。对市场的反应灵敏、对技术的不断更新、对竞争的有效互动,令上海制造在城市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形成上海独特的品牌内涵。


↓↓↓ 点击"阅读原文" 【观看视频:城市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