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死亡原因排名前两位——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主要原因是中国人吃饭太咸了?

09.09.2019  09:02
2019 09/09 07:43 分享 返回

    2019年6月出版的《柳叶刀》杂志刊登了一篇重磅论文,分析了1990年至2017年间中国人的死亡原因, 发现原本高居第一的呼吸系统癌症已经掉到了第三位,现在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两者加起来占到中国人死亡原因的近40%。

    这两种疾病可以统称为心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遗传、年龄和性别等因素都有关系,但饮食不当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诱因。我们甚至可以简单地说,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之所以那么高,主要原因就是中国人吃饭太咸了。

    图 |pixabay

    中国菜是公认的全世界最咸的菜系,但具体咸到什么程度一直有争议,因为群体饮食的含盐量非常难以统计。此前有人曾经根据居民自述的饮食习惯得出结论说中国人的口味正在逐渐变淡,但这种自述显然不够准确,该结论有待商榷。

    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几位研究人员决定另辟蹊径,从居民的尿液中分析中国人饮食的含盐量。从理论上讲,这个方法显然更加准确,但必须连续不断地收集24小时的尿液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难度还是很大的。所幸此前已有很多科学家做过类似的分析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

    研究人员通过论文检索系统收集到了1950年至2019年2月之间发表的169篇相关论文,去掉那些分析方法不够严谨,或者时间跨度不到24小时的论文,剩下70篇高质量论文符合要求。这些论文包括890名儿童和25877名成年人的尿液研究数据,时间跨度长达70年,可以说相当准确地反映了中国人这些年来饮食习惯的变化。

    研究人员将这些数据汇总起来重新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结论: 当前中国人饮食中的含盐量已经超过了每天10克的水平,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最高值的两倍多。 其中,中国北方居民的食盐摄取量高达每天平均11.2克,是全世界吃得最咸的人群。好在这一数字是从上世纪80年代的每天12.8克降下来的,说明中国北方居民的重口味这些年略有改观。这一变化可能与政府常年不断的健康教育,以及新鲜蔬菜供应的日渐充足所导致的咸菜消费量下降有关。

    图 | 摄图网

    相比之下,中国南方居民的食盐摄取量却在上升,从80年代的每天8.2克上升到了目前的每天10.2克 。这一变化可能和南方居民越来越多地选择在外面吃饭有关,因为绝大部分饭馆为了吸引食客,往往会把菜做得偏咸。

    研究人员将这一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2019年7月16日出版的《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除了对食盐(氯化钠)摄入量进行了分析之外,这篇论文还顺便分析了中国居民饮食中的钾盐含量,发现情况同样很不乐观。已知钾盐对于人体的作用和钠盐正相反,能够缓解高血压的症状。但目前中国人饮食当中的钾盐含量只有WHO建议量的一半,同样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本文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 责任编辑:顾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