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燕先生和信仰的力量

07.03.2016  11:54

  3月4日凌晨,中国近现代声乐教育奠基人之一、著名歌唱家周小燕先生因病在上海瑞金医院逝世。大师离去,但留下丰厚的精神遗产,将永远启迪并激励着后人。

  周小燕先生走过将近一个世纪的音乐人生,在歌唱和教育领域都取得丰硕成果,堪称一代传奇。当人们谈论先生的时候,除了其门下弟子的桃李芳菲,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她对于中国声乐事业的炽热情感和毕生奉献。周先生倾其一生心力,为中国声乐事业和声乐教育事业殚思极虑,在工作事业上是一位无人不知的“拼命三郎”。这种动力源于何处?她曾经坦诚地回答:“说来你们年轻人不信,从我成为党员的那天起,我就决定了,我的每一天都这样过。

  周小燕出生于1917年,在她就读上海国立音专期间,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周小燕赴法国留学,二战期间被困巴黎。全国解放前夕,周小燕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新中国成立后,周小燕就一直投身于中国的声乐教育事业。

  赘述周小燕先生的生命历程是为了说明一件事情。她的生命跨越解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生活求学经历也横跨中国和西方。她既是银行家的千金,又曾在二战期间蒙受苦难。就是这样一位经历和阅历都极其丰富的艺术家,共产党和共产主义信仰却成为她终生前行的不竭动力。

  人们一旦拥抱坚定的信仰,就可以激发出对事业的无限热情,以及勇攀高峰的无限潜能。周小燕在此后的人生里忘我工作,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声乐歌唱家,创造了中国声乐教育领域绝无仅有的“周小燕现象”。

  周小燕的例子并不孤立。在很多老一辈革命家、艺术家身上,都可以看到相似的人生履历——经历过抗日救亡、生活横跨解放前后两个时期,有一些人还曾经在海外留学、生活和工作。正所谓“有对比才有说服力”,正是亲身经历过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生活,对比过人生选择的多种可能性,最终使他们无比坚定地选择了共产主义信仰,用终身奋斗去实践、去追求这种信仰和目标。

  对他们来说,坚定的信仰,意味着个人“小我”要融入民族和国家的“大我”,在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奋斗的壮丽事业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志存高远,使他们的人生大开大合,格局开阔宏大。他们最终能在事业上取得丰硕成果,几乎就是一种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结果。周小燕先生对于自己的事业具有深刻理解。她说:“学美声为了什么?是要追求西方那种纯粹技术性上的先进吗?错了!我们要搞清楚的,是西方人如何用科学的发声技巧,为本民族音乐文化服务啊!学了别人的唱法,最终为的是能向世界传递中国的歌声,让人家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美。

  这种立足于更高远层面上的开阔眼光,使周小燕的气度超越匠人境界,成为一代声乐和教育大家,事业结出丰硕成果。她坚持美声和民族两种声乐美学相结合的原则,孜孜以求创立声乐界的“中国学派”。她以72岁高龄之身,力推中国歌剧事业的创建和发展,使中国培养的声乐人才获得用武之地。中国美声最终结出硕果。如今,中国自排的一批歌剧剧目已经获得各方认可,成为经典。包括周小燕弟子在内,不下20位中国歌唱家在世界著名歌剧院担当过主演。

  对于今天很多年轻人来说,“信仰的力量”仿佛已经是一种遥远的过往。缺乏信仰的人生,也难以避免陷于萎靡琐碎之中。当我们哀悼周小燕先生的时候,最令我们缅怀的,既有她的爱国情操、道德力量、人格魅力和艺术风骨,更有支撑这一切的信仰的力量。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