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妈”变“柔妈” 只须降低期望这一招

22.11.2017  19:44

图片说明:“教育者论坛”第四季现场

  上一秒还是亲妈,缘何下一秒就成了“吼妈”?“吼妈”能变成“柔妈”吗?近日,沪上“教育者论坛”第四季聚焦了一个热门话题:“你是亲妈还是吼妈?”直指当下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焦虑症。

  最近家长圈流行一个新词:“深夜吼妈”,直戳不少陪读妈妈的痛。有个段子说:“晚上10点多,从楼上传来一个女人的咆哮声:‘什么关系?!啊?!什么关系?!说!到底什么关系?’我那颗八卦的心疯狂地跳跃起来,趴到窗台上支起耳朵认真的听着下文。女人继续气愤的喊到:‘互为相反数啊?!……’我默默地关上了窗户。

  在由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主办的此次论坛上,“深夜吼妈”引起了与会专家和师生们的热烈讨论。有过哈佛背景的万科双语学校学生家长俞瑜坦言:“小孩一年级开学后,我成了一个焦虑的妈妈。光是让孩子把字写好这件事儿,就没少深夜吼叫。为什么家长群里常见别人家孩子的字能写得那么好?为什么自己孩子不能静下心来练字?我们对孩子的期待很多,希望他学习好、字写得漂亮、作业做得快、身体好、对学习的热情最好超过玩……并且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就像电灯开关一样,按下哪个键就会自动变好。

  俞瑜的切身体会引发现场很多家长的共鸣,“高期待-失望-咆哮”成为不少家庭中的一个恶性循环。俞瑜说,随着深夜吼叫的失灵,她渐渐地开始反思自身的焦虑,其实根源就在于对于孩子的期待太多,且不分主次,把孩子变成了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很多家庭中往往是家长焦虑孩子并不焦虑,因为家长把所有事都揽在了自己身上。很多事应该让孩子去思考。”她展示了一项哈佛大学对于今年入学新生的调查,83.9%的新生表示,学习的压力来源是自我期望,来自于家长和老师期望的仅仅占了7.8%。这意味着,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远远比外力更有效。

  有趣的是,六年级学生王笑麟登上论坛,以学生的视角向家长们讲述了他眼中的美好生活。和很多同龄男孩一样,他爱漫画、乐高、游戏、美食。不过,在他看来,这些爱好可不只是在“”和打发时间。比如,在一款战地游戏中,他就感受到了战火纷飞中人性的力量。王笑麟还为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将来要成为一名游戏设计师,通过游戏把自己的故事告诉更多人。

  在很多家长眼中是“不务正业”的事情,却成了成就孩子美好未来的基础。在论坛上,还有两位学生的事例让听众感慨不已。有个学生网球打得特别好,几乎每年都能夺得校赛冠军。同时,他数学成绩也特别好,立志想要做一名数学家。很多人非常好奇,他是如何兼顾两者的呢?有一天,他提交了一篇数学论文,阐述的是如何计算出发球的角度、力度、距离等。另一位同学的成绩不是特别好,但他非常善于观察生活,并且乐于助人。他发现寄宿学校的学生电脑坏了,修理十分麻烦,便组建了一个电脑维修工作室。他把这件事写入了大学申请文书,结果成功地被纽约大学商学院录取。

  对于这些既有些“不务正业”又善于脑洞大开的学生,万科学校校长赵均宁特别提醒家长们千万不要吼叫,父母们要力争做到不人云亦云、不唯分数论、不忽视实践、不惧怕竞争、不忌惮失败、不虚荣攀比、不无的放矢……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