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迹]吴齐天:在学习与思考中蜿蜒前行[图]
人物白描:吴齐天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4级本科生
在大学的四年里,吴齐天曾连续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选修数学与应用数学第二专业。他说:在学习与思考中蜿蜒前行。这几年,他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他一直坚持稳扎稳打,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考中一点点进步。
在社会实践中初试牛刀
大一暑假,吴齐天作为社会实践团的团长带领15人的小组对上海人民广场地铁站开展了调查,针对地铁站中人流管理模式做了深入调研。通过为期两个月的调研、5次实地考察、6次小组调研,团队最终形成了地铁站站厅人流管理的优化方案,并用数学模型对给出的方案进行了评估分析。团队将总结的方案报告提交给了上海市地铁公司。这次的实践项目被评为了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校级一等奖和2015年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吴齐天代表电院的参赛队伍在陈瑞球楼报告厅对实践项目做了分享展示,他说:“现在看来,当时用的数学模型其实技术含量并没有很高,但是,我很感谢这次的经历,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乐趣。”
在理论学习中夯实基础
在大二下半学期,因为深感自己大一的数学课基础不够扎实,吴齐天选修了数学作为第二专业。他感叹着,“其实当初选修数学二专还有一个原因是想以后转去做金融量化方向的事情。然而,随着思考角度的不断成熟和人生规划的逐步清晰,现在的他已经改变了当初的想法;但他认为,当初选修数学二专的决定非常正确。他说:“大部分数学二专的课程都比较理论化和体系化,比如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抽象代数,这些深入的理论知识可能对于工科背景的我们并没有太多直接的应用,但是通过学习这些定理、理解它们的证明过程和思想精髓,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会有显著的提高。”
数学第二专业的学习经历帮助他夯实了基础知识,也培养了处理问题的严谨性,为实战中的发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建模比赛中磨练提升
从大二到大四,吴齐天一共参加了四次建模竞赛,其中包括两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两次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好的成绩是2016年国赛全国二等奖,2017年美赛一等奖。他主要负责建模的工作,和团队一起解决了水资源预测问题、小区道路开放问题、高速公路收费站设计问题以及众包任务定价问题。短短的三到四天里,需要完成理解题意、分析问题、查找资料、模型建立、编程求解、调试、数据可视化、论文撰写的全过程,这对一个三个人的团队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对于他来说,这也恰恰是一种“放松”。他认为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忙碌了,每天需要处理很多方面的各种事情。相比之下,数模竞赛这段时间只用想一件事情,其实这就是一种大脑的休憩。
数模竞赛的经历帮助他培养了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分析问题的全面性,他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找到了感兴趣的专业方向。
在科研项目中稳步前行
在大二快要结束的时候,吴齐天选择加入了实验室,开展科研项目。“起初,要从头到尾读完一篇英文文献特别的吃力,尤其是里面的公式、符号一大堆,更别提理清前后文的逻辑与模型假设的合理性了。”后来,他逐渐找到了方法,对于那些不能一下全部理解的地方,都统统记在心里面,然后利用平时走路、吃饭或者睡前的片刻时间来思考这些问题。在开展科研的过程中,让他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要去发掘前人没有做过的工作然后寻找创新点,这与平时完成的课堂作业恰恰相反。此外,论文撰写也是一件很锻炼能力的事,尤其是格式调整、图片摆放、整体文风的统一等细节问题,非常能锻炼处理问题的严谨性与细致性。
科研经历让他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掘了浓厚的兴趣,也让他形成了对以后人生的规划——要继续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解决问题。他说其实自己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一次尝试,只是这一次尝试让他看到了自己在科研方面的热情和能力。
在社会实践中学会了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通过理论学习夯实基础,培养自己的严谨性;在建模比赛提高了思考的深度以及分析问题的全面性;通过科研项目体验创新,锻炼自己,更是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每一项活动,每一次的学习和思考,都是吴齐天进步的垫脚石。
其实不管做什么,只要认真去做,全身心地投入,就一定能有所收获,也许很少,也许微不足道,但是日积月累的学习、思考、反思,这些收获一定会让自己变得更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点一点地积累,一步一步地前进,吴齐天一直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相信在学习与思考中蜿蜒前行的吴齐天,还会续写那属于他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