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凉:我们要拿出更多好作品"走下去" 市民点赞

04.01.2016  08:39

吕凉(右)的亲子戏剧课受到欢迎。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吕凉把戏剧工作室开到闵行颛桥,不仅带去整台话剧演出,还有儿童戏剧工作坊、讲座等丰富内容。儿时看戏,吕凉萌生“演员梦”,如今他与越来越多的同事“走下去”,走到观众家门口,普及戏剧艺术是“戏剧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不断摸索“合适”剧目

  本月,话剧艺术中心将在颛桥文体中心推出《十二个人》,该剧改编自好莱坞电影《十二怒汉》。这是2014年10月吕凉戏剧工作室落户后,引入闵行颛桥的第6台剧目第11场演出。

  吕凉谦虚地说:“颛桥有平台,话剧艺术中心有内容,我只是牵线搭桥,依托中心资源,有选择地把剧目送到社区去。”吕凉把自己定位为“搬运工”,但剧组每次来颛桥,他总是最忙碌——从装台到演出全程盯场,没有谁比他更熟悉这个舞台。“文体中心剧场舞台深7米、宽10米,灯光音响好,但是没有副台,吊杆不多,需要我们不断摸索合适剧目,把演出做得更规范。

  选择送话剧进颛桥,是顺应居民口味变化的必然选择。

  吕凉确定剧目时,做了大量调研,“颛桥有不少新上海人居住,先要让他们感兴趣,然后才是提高戏剧欣赏水平。

   试点“高中戏剧教育

  除了“搬运”好戏,吕凉还有很多计划——将戏剧带给学生、为学校教师提供戏剧专业培训、在白领中组织剧社……去年11月,吕凉戏剧工作室与闵行区教育局合作开展“闵行区首批高中戏剧教育试点”项目。七宝中学、莘庄中学、文来高中、闵行二中、金汇高中5所高中成为首批试点学校,在一学年内完成5部剧目观摩、8场戏剧讲座、20节教学课时,最终以中学生戏剧节方式呈现出一台优秀剧目作为汇报展示。

  每次吕凉进学校开讲座,五花八门的提问让他惊讶而欣喜:“学生们关于戏剧与人生的思考都极为专业,我把他们当做成年人,而不是孩子。”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老师指导下,闵行区君莲学校和田园高中的学生还登上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专业舞台,君莲学校课本剧和情景剧分获闵行区学生艺术节经典排演一等奖和上海市一等奖。

   重新打造基层巡演版

  “走下去”日渐频繁,主创团队开始为基层舞台定制专门版本,“老实说,剧组做一些简单布景,演几个剧目片段,也可以完成任务,演出数量还可以变多,但大家不愿意糊弄。”比起正规剧场,不少社区、学校舞台没有大量吊杆搭设布景,没有炫目灯光、音响设备,话剧艺术中心团队因地制宜,重新为剧目打造基层巡演版,调整演出用灯,重新设计布景。有些地方没有剧场,话剧艺术中心演员们在图书馆、操场、食堂登台,“保证到哪里都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完整大戏,情节不偷工减料。

  观众们对好戏、好演员不会吝惜掌声。话剧艺术中心带着《长恨歌》亮相上海财经大学,大受欢迎,加演一场,礼堂外依旧挤满学生。最后剧组敞开大门,学生坐在走道上看戏,人头攒动。还有一次中心送戏到警校,散场后天降大雨,学生们用伞排成长廊,将演员们从舞台一路送到停在操场的大巴上。吕凉深有感慨,大家对戏剧的需求如此强烈,激励我们要拿出更多好作品“走下去”。

   市民点赞

  吕凉和他的同事们到社区做讲座,次次座无虚席。有次讲座原定下午3时半结束,吕凉被观众围住,直到5时还没离开。如果不是他当天晚上有演出,我相信“盛况”会一直继续下去。吕凉谦逊低调,从来不要任何报酬。只要他在上海,“档期”许可就会积极参与各种社区文化活动。

  以颛桥为例,传统人口分布模式发生变化,人群对精神产品要求变高,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转型。吕凉戏剧工作室带来好戏,提升艺术欣赏水平,培养出不少戏迷,让他们乐意买票进专业剧场看戏。一台戏一次讲座,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感受到艺术家的人格力量。百姓舞台需要更多吕凉这样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