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90后称遭遇过消费欺诈 手机消费欺诈最容易中招
生活条件相对优厚,家里专宠,不容易被满足,这些因素让90后成为最为挑剔的消费者群体之一。即便如此,90后在面对假货泛滥、消费服务缩水等消费问题时,也同样频频中招。不过可喜的是,90后的维权意识较强。
在315国际消费者日来临之际,人人网对90后大学生开展了一次消费者调查,共有6209人参与了调查,其中男生2975人,女生3234人。
61.5%的90后说,他们在过去一两年间遭遇过消费欺诈问题;仍有38.5%的90后称不曾遇到消费欺诈。在遭遇过消费欺诈的90后中,网购欺诈占到7成。
程玲称:“自己曾贪图价格折扣,网购了某品牌运动鞋,声称保证正品假一罚十。收货后,看样子就是冒牌的山寨货,与卖家沟通退货,却遭到拒绝,咬定是正品,还让我去专柜验货。而鞋类品牌专柜是不提供检测真伪服务的,最后只能自认倒霉。”
在网络上,还有不少90后遭遇过游戏装备交易欺骗、虚假团购网站、二手交易欺诈、虚假网络兼职等网络消费骗局;在线下,90后遭遇过的消费欺诈主要有冒牌化妆品、兼职欺诈、娱乐消费缩水欺诈、食品质量不合格等。
另据调查,目前表示很关注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的90后仅占38.4%,表示不关注315的90后占53.8%,对315的关注度表示“一般”的90后则占7.8%。90后学生林琳表示,不会刻意关注315消费者权益日的活动,有些消费者欺诈行为比较明显,自己一般不会上当,如果遇到消费问题再具体解决。
调查发现,90后学生在购买手机和电脑等数码产品时被骗频率较大。其中手机以45.3%的比例高居90后数码产品消费欺诈的榜首,笔记本消费欺诈则以38.1%的比例紧随其后。此外,移动硬盘、数码相机、耳机、音乐播放器、自拍神器也成为90后容易遭遇消费欺诈的数码产品。
赵晓晨本打算图个便宜在某数码城买个某品牌水货手机,结果却被摊主忽悠买了部翻新机;不愿具名的90后小张说,自己因为虚荣心驱使,被广告栏张贴的“2400元买iPhone5”的广告吸引,最终被骗去1400元预付款,对方就消失了。除了购买问题,在被问及生活用品消费碰到的最大问题时,手机这个大学生生活中的大件,成为目前大学生们的槽点聚集地,五成以上的大学生吐槽手机的电池续航能力,流量耗费也成为手机使用软件的陷阱之一;另有四成以上的大学生最关注手机的稳定和机身,屏易碎、屏幕接触不良都是消费的关注点,而这些也加速了年轻人购买新手机的频次和费用。
除手机外,90后陈慕向吐槽自己在电子城购买笔记本电脑的上当经历,他曾经被黑导购骗到位于电子城高层的隐蔽场所,向其强行高价兜售了某品牌电脑。此外,大一新生由于第一学年对学校不足够熟悉,而有很多假借学校名义向他们推销电子上机卡、上网卡等产品,致使一些90后被蒙骗。
大部分90后对待消费欺诈问题的态度都非常坚决,要拿起法律武器去维护自己权益。调查显示,69.2%的90后称遭遇到消费欺诈后会主动维权;表示不会去选择维权的90后占比为23.1%;另有7.7%的90后表示不确定是否会选择维权。
业内人士建议:在购买商品之后,发票等证据一定要留好。而对于假货的认定,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时,应该注意一些消费须知,采用事后维权的方式来解决很困难。譬如化妆品的假货与真品之间的区别比较模糊,而且缺乏专业的鉴定机构,认定存在困难。如果最终诉诸法律,虽然成本会比较高,但是从法律条文方面看,消费者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