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普通85后用镜头“温暖地窥私”陌生人生活

27.05.2015  10:47

  他和她是这座城市里两个普通的85后,他们想用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方式,看一看这座城,和这城里的人们。他们满含期待,在承受了许多冷眼与拒绝的同时,也收获到更多温情与接纳。

  罗瑶称他们的这次摄影计划为“一次温暖的窥私”。而我们作为看客,当一个陌生人面对镜头,泪流满面,亦或笑靥如花,说出那些我们也想说但却没有说的话,我们会有一种心被紧紧拥抱的感觉。

  看到这个镜头,让人联想到这座城里的人的无奈,即便是漂亮女孩儿,也逃不过。

  罗瑶,在澳大利亚念传媒专业研究生,2013年回国。李卓翔,一位摄影师。他们最近正在进行一个摄影项目,叫“人在嘉定”,因为他们都工作在嘉定。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他们两个的成果,这些饱满馥郁的生活切片,分享一些他们用图片和文字记录的别人故事里的甜蜜酸楚。

   镜头一:

  “经常吹萨克斯风吗?”“是的!这样她做的饭也比较好吃!哈哈……

  这是在一个小小的杂货店里,老夫妻两个,大妈正在做饭,大爷在一旁吹萨克斯风。大爷的幽默风趣、热情开朗让人印象深刻。

  看到这张图片,会让人莞尔一笑,这座城市里有奋斗着的年轻人,也有琴瑟和鸣、安享晚年的老人,在老人身上,总有许多值得年轻人学习的地方。

   镜头二:

  “你为什么哭?”“每次不开心我都想抽烟。我很讨厌抽烟,我很想戒烟。

  图中的女生坐在一间咖啡馆靠窗的位置,白色衬衫,披肩长发,长得眉清目秀,但眼眶红红的,眼角的泪痕还未干。

  看到这个镜头,让人联想到这座城里的人的无奈,即便是漂亮女孩儿,也逃不过。

   镜头三:

  “你大学读的是什么专业?”“我那时候学的是珠宝设计,可是工作太难找了。我现在设计甜品,我把甜品设计得美美的!

  这个镜头里的男孩,张嘴笑得十分灿烂。

  发自内心的笑容是最有感染力的,看到这个镜头,会让人觉得这座城市虽然有太多无奈,但也充满了机遇,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不放弃。

   镜头四:

  女儿:“不要!不要!我害怕!

  妈妈:“听话,拿掉辅助轮才能学会骑车。

  图中的女孩看上去三四岁的样子,妈妈鼓励女儿拿掉自行车的辅助轮,但女孩显然还没有胆量或者说还没有准备好接受这个“挑战”。

  很多年轻妈妈喜欢这个镜头,说在图片里看到了自己。在这个快节奏、充满竞争的城市,太多父母给了孩子过多、过高的要求,他们催促孩子成长,有时不管他们是否能够接受。

  在西大街上,住着一位花白长胡子老伯伯,他们前去敲门,“都在干嘛呢,赶快回去做自己的事情!”砰!不容分说老人就把门给关了。

  社交网络发烧友或许对一个名为“人在纽约”的摄影项目有些印象,那是一个80后美国小伙发起的实践,他与数万名“纽约客”随机交谈,听他们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罗瑶、李卓翔的摄影计划正是受此启发。

  “生活在这座城市,有时候也想知道生于此、居于此的人们在烦恼什么、忙碌什么、眷恋什么。其实就是‘我们’想听一听‘你们’的故事。我们会好奇别人眼底的欣喜与失落,他们嘴里的热爱与愤恨,他们心里的伤痛与振奋。

  在犹豫了一个月之后,他们开始将目光和镜头对准陌生人。

  比如那个“镜头二”,罗瑶和李卓翔在一家咖啡店,偶然看见一个女孩与对面的男孩说了几句话之后,男孩走了,女孩突然泪如雨下……这个时候,李卓翔按下了快门。可是罗瑶看傻了,她怎么也不忍心上前去问些什么。李卓翔心里也没底,但他还是走过去,把为什么会拍她、以及他们的摄影计划告诉那个女孩。没想到女孩很善解人意,她说没关系,她只是和男朋友吵架了,后来又说了一些话,其中的一句就用作了图说。

  “有时候,我们无意去触碰别人的伤口,我们所能给予的是理解,而在别人的身上又何尝没有自己的影子。

  在实施这个摄影计划的过程中,让人感到欣喜和欣慰的是,他们在与一些陌生人交流的时候,在还原这些人最真实的生活片段的时候,常常无意中带给自己和看到这些图文的人一份感动。例如那对杂货店的老夫妻,也许老人身在其中不自觉,但从第三方的视角去观察,就会感到非常温馨。

  “不过,拍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顺利,要打开陌生人的话匣子,取得他们的信任并不简单。

  他们也曾多次遭遇不理解。在西大街上,住着一位花白长胡子老伯伯,看起来很像是位老艺术家,罗瑶、李卓翔前去敲门,“小朋友,都在干嘛呢,赶快回去做自己的事情!”砰!不容分说老人就把门给关了。当然,更多的是婉言拒绝搭话的陌生人。

  “一个人的目光在这则图文上停留的时间通常只需要1秒,但如果可以收获到等同于1分钟的阅读所给予的能量,我们做这件事就是值得的。

  “我们发现,这座城市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人们不轻易向陌生人敞开心扉,甚至连寒暄几句都不屑。但我们也发现,依然有人愿意倾诉,短时间内建立起信任感也不是没有可能,而当那种信任感慢慢滋生后,一个陌生人甚至愿意把他内心深处最不可触碰的那部分掏出来分享,只要他认可面前的这一位是在认真地倾听或是值得倾诉的。

  在一间老房门口,一个“××镇青年报刊服务队”的牌子吸引了罗、李二人,罗瑶问:“怎么会有这样一个牌子?”李卓翔用本地话随口答:“估计就是废弃了放了格达(这里),没用的。

  “这怎么会放了格达?!”旁边一位阿婆冷不防来了一句。

  这个阿婆有故事,李卓翔心想。但是阿婆拒绝交谈。李卓翔没有放弃,他开始与阿婆拉家常。“当你站在一个充分理解的角度与老人对话的时候,就可以慢慢打开她内心的防线。”原来,这个服务队是负责批发并售卖报纸和杂志的,这支队伍全部是由当年知青退下来、找工作有困难的人组成。阿婆已经在这里工作近30年,“我的人生挺苦的。年轻时出了车祸,现在脚还是不太好。我一直说自己不值什么钱,但是在这里工作,我觉得自己有价值,能够帮助到别人,我也很高兴。

  罗瑶感慨:“是李卓翔的坚持和沟通,让我们有了这个故事。我在给这张图配文字的时候想,文字不长,图也简单,一个人的目光在这则图文上停留的时间通常只需要1秒,但如果可以收获到等同于1分钟的阅读所给予的能量,我们做这件事就是值得的。

  对于每一次真诚的交谈,罗瑶和李卓翔都心怀感激,甚至珍惜每一次尴尬的沉默。

  这对拍档,去碰触的是陌生人最真实的生活切片,它们有温度、有深度、有态度。很多人表面冷漠坚硬,但当你和他们说上话,就会发觉人心真的是肉长的。

  罗瑶称他们的这次摄影计划为“一次温暖的窥私”。或许它不会带来炫目的点击率和病毒式的转发,它只是安静地向信任缺失的世界宣战。因此对于每一次真诚的交谈,罗瑶和李卓翔都心怀感激,甚至珍惜每一次尴尬的沉默。

  “对于看到这些生活切片的同样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如果能够给他们带去轻轻的会心一笑,或是微小到只有自己才能察觉到的鼻酸,就够了。

  因为在同一座城里,这些陌生人的故事、他们某一刻的心情,往往会与我们自己的某一刻产生共鸣,击中我们内心的某一个点。我们都在这同一座城里忙忙碌碌、奋斗着,需要在不同的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可能需要伪装、需要掩饰,常常觉得很累……

  而当看到一个陌生人,他/她面对镜头,说出了那些我们也想说但却没有说或是没有机会说的话,我们会有一种心被紧紧拥抱的感觉。也许,他/她只是自顾自忙碌着手上的事情,一副波澜不惊、平淡如水的恬静,但在旁人眼中,会成为弥足珍贵的一次感动。

  罗瑶和李卓翔尝试把部分图文放到微信公众平台上。虽然点击量比不过美食和小资情报,但点赞量远超预期。是不是可以这般理解:人文的资讯、心与心的对话,虽然比不上吃吃喝喝的讯息那样引人注目,但这座城市里的人,总有静下心来的时候,总需要时间来关照自己的内心,而每当这样的时候,任何人都不会拒绝真诚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