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影响学习就OK "70后"父母开明应对孩子早恋
上海网4月9日消息:遇到读高中的孩子早恋,父母会不会“棒打鸳鸯”?相比十几年前的父母对早恋持坚决反对态度,如今的父母则逐渐倾向于理性引导甚至“支持”。记者从昨天杨浦区召开的学校生命教育区域试点推进会上获悉,有调查表明已有25.6%的父母认为早恋“只要不影响学习就没关系”。
“正能量”交往获家长支持
杨浦区市东中学有一名家长在获悉儿子有女朋友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很高兴。原来,这两名学生成绩都不错,而且自控能力都很强,互生好感后一起学习、放学后一起交流功课,家长觉得儿子获得了“正能量”,便对这段感情持支持态度,甚至还和儿子一起在放学后把女生送回家。
杨浦区市东中学曾对230名高一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和青少年两性交往行为相关调研。调查发现,如今的父母开明程度明显增强。在个别访谈中,部分学生透露,家长曾表示过,如果孩子能在高中里找到情投意合的朋友,互相照顾激励、一起努力奋斗、则会对这种“正能量”早恋持支持态度。该校一名高一男生告诉记者,父母曾分别与他探讨过早恋的话题,虽然母亲仍认为“早恋会影响学习,不支持”,但父亲则是“顺其自然”的默许态度。
另一项由上海财大附中进行的高一学生家庭调查也显示,尽管大多数父母对早恋仍持否定态度,但已有25.6%的父母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就没关系”。
课上给自己写“征婚广告”
事实上,这一调查结果并没有让老师感到意外。
“十几年前的家长一旦被老师告知孩子早恋,基本是坚决反对的,但现在的家长对此一点都不惊讶,有些甚至还很自豪,觉得孩子有人喜欢不是坏事。”市东中学副校长李黎透露,相比于“50后”、“60后”家长毫不犹豫就“棒打鸳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70后”家长们普遍认为,只要早恋“不影响学习,不出事”,便倾向于以理性自然的方式引导。她分析,这固然缘于“70后”家长心态开放程度原本就比“50后”、“60后”高,但也不排除近年来“剩女”、“剩男”现象普遍、闪婚闪离甚至两性伤害事件高发,家长们普遍希望孩子能从小培养良好的两性交往能力。
“青春期其实是学习两性交往的最佳时期,学生在‘恋爱’过程中确实可能出现伤害和成绩下降,但原因不是恋爱本身,而恰恰是因为不会恋爱。如果懂得两性相处之道,能够控制情感,学会尊重对方,反而会让自己和对方变得更好。”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德育室主任、特级教师戴耀红介绍,为此,杨浦区启动《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的实践与研究》,确立了“认同青春情感真实美好”的基本理念,研发了《爱情讲义(教师用书)》、《相爱需要学习(学生读本)》,并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记者看到,在教师使用的《爱情讲义》中,该区众多中小学老师将在主题班会课中通过游戏、表演、调查、互动等活泼有趣的形式,与学生分享“爱情很美好,相爱须学习”这一主题。有老师让孩子调查父辈的婚恋观,还有老师让孩子给自己写“征婚广告”,以此促进学生对爱情的正面认识。
上课对老师也有高要求
“学生的反应比我们预想中还要热烈。”李黎透露,原先该校只是尝试让高一的2个班学生上了一节“爱情课”,而学生在课堂上的理性态度和热烈讨论,让校方决定将这门课推广到高一全年级。
“学生对于如何在两性交往中把握尺度、如何防止伤害等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学校进行科学正面的引导很有必要。”该校心理老师陈媛介绍。该校调查显示,高一学生最渴望了解的知识中,有关青春期两性交往的心理咨询占78%,有关避孕、性疾病预防方法占38%。
不过,李黎坦言,“如何对孩子谈爱情”,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戴耀红也坦言,“爱情课”对老师的要求很高,老师不仅要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要经过心理方面的脱敏培训,“不能说到有些名词老师自己先脸红了,要以科学坦诚的态度来谈论”,此外,还需要老师本身有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恋爱观,对于两性交往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不能总是讲大道理,要在干净的氛围中平等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