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80后海归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第20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前天揭晓,作为全国青年的最高荣誉,27人获此殊荣,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欣然是江苏省唯一入选者。“物理是我的最爱。”昨天(5月4日),在南京大学“梦想公开课”暨2015—2016年度“五四”表彰典礼上,王欣然鼓励学弟学妹,追寻自己的梦想。
2000年高中毕业后,王欣然以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山东省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保送至南京大学物理学专业。
本科学习期间,他勤奋努力,最终,以学分绩全系第一以及多篇SCI论文的成绩,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全额奖学金出国深造。
斯坦福大学是一片科研的沃土,拥有多个领域最顶尖的科学家。王欣然选择了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Hongjie Dai教授作为自己的导师,从事下一代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
石墨烯是一种理想的电子材料,具有极高的信息处理速度,但石墨烯最大的问题在于,它不是半导体,不具备逻辑运算的功能,不能制成芯片。
“在当时,这是一个国际前沿难题。”王欣然说,经过反复持续的探索和实验,他大胆提出了使用化学方法合成10纳米以下的石墨烯纳米带半导体,在国际上首次制造出互补型、高开关比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晶体管,“形象地说,也就是使其具备了‘开关’功能,加减电流时可以明确地做到导电或者不导电。这首次证明了石墨烯纳米带有望制造下一代自旋量子器件,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
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掀起了石墨烯纳米带研究的热潮。也因此,他于当年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2010年获得美国材料学会“优秀博士生银奖”。
学成后回归南大,成为最年轻的“长江学者”
2011年博士毕业后,王欣然面临着两个选择,留在国外工作或者回国。在国外工作,物质生活非常优越,但是王欣然不想贪图安逸。
“在斯坦福的6年,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国外先进的科研和管理方法。国内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科技教育等方面急需人才,充满机遇。”王欣然决定回国发展,并顺利入选中组部推出的“青年千人计划”。
来到南大,他带着团队继续围绕电子科学国际前沿领域“二维材料的信息器件”开展研究。4年多时间内,不仅完成实验室的各方面建设,还在《科学》《自然》及其子刊等顶级学术期刊发表16篇论文,累计被引用1.2万次以上。
他主持国家“973”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由于突出的学术成绩,201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这是80后首次获此殊荣;2014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成为南大最年轻的“长江学者”。
“我们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的二维半导体,叫做类石墨烯,可以改善晶体管的关键性能。”王欣然说,一旦应用到芯片技术上,不仅可以使运算变得更快,而且降低能耗,超越现在的晶体管。
曾经3年多科研毫无进展,鼓励年轻人坚持梦想
在专注于科学研究的同时,王欣然也倾力投入到基础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多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导师。
“抗压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是科研人员的必备。”王欣然说,不少人觉得,他的经历看起来非常辉煌,其实他在国外的几年,也遭遇了种种失败和挫折,在斯坦福最初的3年多时间里,他的实验可以说毫无进展,“做什么什么都不成功”。
“但是因为喜欢,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他说,在科研中接触不同的研究方向,大量阅读文献是必须的。他也因此在不断的学习中发现了新的机会,调整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才取得了后来的成绩。
据介绍,他要求学生每周必须整理出国际期刊上发表的最新论文,进行研读,开阔视野。“科研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发现问题、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过程。一个优秀的研究人员需要具备敏锐的嗅觉,发现了问题,并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科研就成功一半了。”(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