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风采巡礼]后勤集团党委:在服务和发展中推进基层党建
——5000亩的校园是后勤集团坚守的一方热土。在这里,为全校师生提供餐饮、物业、交通、电力、医疗、幼教、绿化、保洁等全方位专业服务,以智慧和汗水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对接学校需求,把党建工作寓于后勤服务中,把主题生活寓于日常工作中,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服务内涵、创新服务载体,把服务内化为党员群众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发挥党建引领和凝聚作用,构建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培养人和成就人的和谐后勤。
多年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后勤集团党委团结和带领全体党员群众,紧紧围绕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以服务创新为动力,以质量建设为重点,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保证,以实事工程为依托,勇于担当,大胆创新,深化改革,注重实效,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贴心式服务,高水平后勤”的深入开展,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的后勤服务保障和支撑。近些年,后勤集团获得多项荣誉:“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优秀院校”、“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全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先进院校”、“高校‘农校对接’与学生食堂采购工作先进院校”、“全国高校后勤系统信息与宣传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清真食品工作先进集体”、“上海高校团体采购先进集体”;何生安、任治宽、郑广生思源湖勇救落水儿童老人荣获2011年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饮食服务中心党总支被评为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主动对接学校需求,发挥党建核心作用
集团党委紧紧围绕构建与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一流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中心工作,带领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前瞻性研究,不断深化对行业发展规律、后勤服务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主动对接学校需求,努力打造宜人校园。
连续多年举办后勤服务一条街
调整餐饮结构,提高餐饮服务水平。针对徐汇、闵行两校区食堂多年年久失修、设施陈旧、布局不合理的情况,集团在分管校领导带领下,认真调研,积极开展2013-2014食堂建设年活动。两年间,建设米饭生产线并投入运行,从源头确保食品安全;先后完成闵行新清真食堂、徐汇研究生食堂、闵行第二餐饮大楼、徐汇第一餐饮大楼、闵行第三餐饮大楼大修改造,并按期投入使用,使就餐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坚持餐饮服务公益性的原则,在稳定食堂供应价格的基础上,调整服务布局,引进川、湘、陕、桂、新等地方特色小吃,开设二餐西餐厅、五餐教工餐厅、浩然高科技大厦和三餐咖啡吧等;开展中德、中法饮食文化交流活动。多元化的餐饮服务,使师生足不出校园就享用到各地美食。此外,后勤党委连续多年举办“后勤服务一条街”活动,形成特色服务品牌,得到了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建设绿色校园,深化育人内涵。几年来,先后完成撷英园一期二期、植物标本园、同德湖荷塘、芳香苑建设;通过调整行道树配置,新增色叶树种,打造以思源路、宣怀大道、文治大道为核心的环形景观道路;增加校园修读点及绿化景观小品;优化班车时间表和线路,完成人车分流校园道路安全改造。
校医院引进医疗保健资源。今年初,校医院与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签署合作共建协议。按照协议,六院定期委派医疗专家坐诊校医院开设门诊服务、医疗健康咨询服务,仅2013年和2014年,共有近千名师生参加现场咨询。同时,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可预约检查诊断、现场预约专家,大大方便了师生就诊。优质资源的引进,改善医疗服务条件,提升了医疗保健服务的水平。
创新工作机制,发挥党建驱动作用
后勤集团承担学校餐饮、物业管理、交通运输、电力保障、医疗保健、绿化保洁、幼儿教育等服务工作,一方面量大面广,行业门类繁多,工作艰苦;另一方面从整体上来看入职门槛不高,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集团党委下属共24个基层党支部,截至2014年9月止,党员总数346名。退休党员比例逐年递增,约占党员总数的59%;而非事业编制,特别是劳务工中党员数量较少,仅占党员总数的15%;大专以上学历以及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在职党员在党员总数中比例较低。后勤党员队伍结构在年龄、知识、技术能力等方面不尽合理。
集团党委积极应对,进一步明确后勤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突破“就党建抓党建”的传统思维模式,提出创新后勤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把党建工作与后勤和学校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把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与管理服务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党的自身建设与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服务发展、服务中心工作、服务群众和服务党员的核心作用。
针对后勤党员队伍理论水平不高、知识结构不完善的现状,后勤党委积极创新党员教育载体,着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实行党员干部轮训机制,举办三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中层干部研讨班,邀请专家学者开展讲座;坚持开展集团、中心及基层党支部三个层面的定期理论学习,鼓励普通党员走上讲台开展微型党课,组织党员干部和业务骨干进行课题研究,2013和2014年共开展16项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题。此外,还利用集团网站、集团党务公开网、集团党委工作群、短信平台等,提高教育培训的信息化水平。
根据后勤的特点和实际,创新党建工作的组织载体,着力构建务实管用、灵活便捷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按校区、部门为单元设置基层党组织,实现党组织与行政单位的有效对接;根据行业、业务特点设置基层党组织,把支部建在连上。最大限度地扩大基层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最大限度的延伸党组织服务半径,真正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组织。
党员教育——参加钱学森图书馆
以服务为核心,创新党建工作的活动载体。党委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三亮三比”等活动,倡导立足岗位争优秀,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融入岗位职责、体现在岗位贡献上。通过特色主题组织生活,提升党组织服务效能。校医院党支部“专家义诊”特色主题活动,引进了六院优质医疗资源,拓宽了服务范围;校园环境服务中心党支部以“节约型绿化”主题活动,以节约生态的理念建成了撷英园,为校园增添特色景观;综合车队党支部“车厢文化建设”主题活动,在改善班车面貌的同时,改善了服务细节。
深化后勤文化内涵,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后勤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勤发展中起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后勤集团党委历来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并以此作为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形成共同价值取向、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抓手,着力构建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培养人和成就人的和谐后勤。
把握宣传工作舆论导向,紧扣时代脉搏,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集团网站、《后勤动态》、文件资料等为阵地,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时宣传集团服务发展、改革创新所取得新成绩,及时宣传后勤服务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扩大后勤文化的积聚和辐射,搭建让社会和师生了解后勤的平台。
以后勤视角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挖掘学校供电历史,建成上海交大校园供电历史陈列馆,荣获“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项目奖”;幼儿园以60周年园庆系列活动,以原创舞蹈、纪念画册、幼儿画展等充分展示交大幼儿园60年的历程和风采;2013年“秋色赋”活动,将插花艺术引入校园;2014年举办“美食嘉年华”活动,助力校运动会。这些活动的举办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以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陶冶人。组织职工举办“趣味运动会”、“时装秀”、“诗歌朗诵比赛”、庆祝建党90周年“永远跟党走”专题文艺汇演,以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氛围。在2012年校教职工运动会上,后勤集团夺得开幕式入场方队、太极拳、广播操三项比赛的一等奖;在今年校运会又取得佳绩,取得开幕式入场巡游表演特等奖、广播操比赛一等奖、太极拳比赛二等奖的好成绩。此外,后勤集团合唱团连续夺得两届学校教职工文化艺术节合唱比赛一等奖;合唱团还走出国门,展示后勤职工不俗的艺术素养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开展中德饮食文化交流
拓宽视野迈出国际交流步伐。2011年,后勤集团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生事务中心签订了友好交流合作意向协议。协议商定,定期轮流举办特色美食文化等内容的交流活动,支持并帮助学生进行文化及学术交流,为参加交流的对方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此后,连续三年开展中德饮食文化交流互访活动,在此基础上,今年引进法国美食和比利时巧克力,开设第二餐饮大楼西餐厅等,为餐饮国际化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走出去、引进来,在展示中国饮食文化的同时,后勤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
开展实事工程,发挥党建凝聚作用
后勤集团党委始终尊重和善待后勤职工,积极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立足后勤实际,积极推进落实“退八进一”政策,2011年至今,4年共有10名管理和技术骨干通过此项政策转为人才派遣A,想方设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制定新的薪酬分配制度、福利费使用规定、职工培训制度等,尽力改善职工待遇,有效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此外,先后改造公共事业服务中心、校园环境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办公楼,改善职工办公条件。始终关注和关心劳务工队伍,争取学校支持,完成劳务工宿舍选址、改造和搬迁,使他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慰问离退休老同志
集团党委还建立多层次的帮扶结对网络,多种渠道关心和帮助后勤困难企业及困难职工群体。仅2012、2013年,慰问困难职工近480人次。关爱离退休职工(后勤退休职工人数已达1040人,占学校退休总人数的五分之一),除设立退管小组外,还建立了由退休人员组成的联络员队伍,通过上门探望、定期电话问候、敬老节回娘家、退休支部活动、春节茶话会等多种方式,将关爱落在实处,并提取专项资金用于他们的活动以及慰问。
切实的惠民工程不断增强职工的归属感、认同感,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
基层党建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工作。后勤集团党委将继续坚持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以服务师生、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为着力点,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团结和带领广大后勤干部职工,为构建新型后勤保障体系、实现后勤发展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