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医学院33名首席教师领衔医学教育改革
东方网1月20日消息:改变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将灌输式教育转变为互动式教学,青年教师在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引领下快速成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正式迈入执行阶段,昨日33名教师从全院640名教师中脱颖而出正式签约成为首席教师,他们将带领自己组建的33个团队在春节后开学的新学期推行跨学科、结合基础与临床、重能力培养的全新教学课程体系。
不久前,上海交大医学院成为市教委“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首批4所试点高校之一,完成了医学院自己的激励计划方案。对交大医学院来说,这一计划就像一个“杠杆”,撬动和深化了医学教育的改革,将多年小范围进行的教学改革在全院范围推行。“计划鼓励教师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本,医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问题、探究为导向从灌输式教育变为互动式。”交大医学院副院长黄钢教授说,“我们不是要培养简单的技术落实者,而是关心‘人’的未来医生。”激励计划将正向鼓励团队合作,将教学名师、临床医生、科学家、实验人和青年教师组成立体团队,实施“器官系统为主线,淡化学科,融形态与功能、基础与临床、医学与人文为一体”的新课程体系。
据悉,首批33名首席教师在全院范围内产生,几乎为主动请缨。“对许多教师来说,这个计划是实现教学梦想的机会。”交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郭先奎教授既是科研组长,同时此次也签约成为首席教师领衔教学,他对这项改革期待已久,认为这也是高校教授科研反哺教学的机会,“这对许多老师来说将是重新定位和认识职业生涯的机会,必须要思考作为大学教师科研再强,教学的本职工作做好了没有?”
领衔分子、细胞与组织课程的易静教授6年前参与了交大医学院的课程改革,从7年前开始设计和打磨跨学科课程体系,将课程中重复内容剔除,提炼贯通的知识点让学生学会主动讨论与思考。这些年的探索中,易静反复思考,如何让高校引进的高端科研人才融入医学教育而不是和学生渐行渐远,她曾反复呼吁形成机制让科研组长融入教学活动,而激励计划使这一切成为可能。此外,根据计划,每个教学团队必须有10%-15%的青年教师加入,易静团队中的“青椒”大半没有讲过课,她计划从听课、试讲开始争取5年内将这些年轻教师培养成主讲教师。
以往教学环境成长的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对笔记,考后全忘记”,新课程体系将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同时将临床与基础相结合。药理学总论首席教师朱亮是33名首席中最年轻的,15年前他从助教一步步成长为参与课程改革的主讲教师。这门课是基础学习阶段最早涉及临床的课程,朱亮在新团队中引进了3名来自仁济、新华和九院的临床药师,他们的加入将为学生带来大量临床实例。
激励计划将是一种全程激励,团队由首席教师考核,首席的考核根据团队表现。计划实施后,教师们的收入将有一定程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