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择校误区 名校校长:多关注自己孩子如何发展

06.12.2015  12:55

  12月6日消息:时至年末,一些家长开始为明年孩子“幼升小”“小升初”焦虑,纠结到底该送孩子上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在昨天举行的第九届新解放教育讲坛上,民办进华中学校长陈国强、世界外国语小学校长张悦颖、协和教育集团总校长卢慧文揭开了诸多择校误区。

   零基础”的孩子可后来居上

  网上有许多世界外国语小学的面谈真题,是真的吗?面谈时,孩子的英语需要准备到什么程度?是不是进世外小学的学生家里,都得有位全职妈妈或全职爸爸“陪读”?

  世界外国语小学校长张悦颖说,长久以来,外界印象中的“外国语学校”更重视语言,但语言能力不是学校追求的全部,孩子的科学素养、探究能力、人格品行和身心健康同样重要。许多社会培训机构一直在误导家长,小学入学面谈要考察拼音、数学和英语知识,需提前培训。“提前学习没有必要,将幼儿园阶段的美好时光用于小学知识学习储备更不值得。”张悦颖介绍,在学前阶段,小学知识储备量的多少与孩子未来的发展不成正比。“零基础”的孩子可以后来居上,超前学习的孩子到了三年级也可能“掉队”。案例研究发现,过多的超前学习会损害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孩子的学习兴趣丧失,就很难再弥补或重新培养。

  民办进华中学校长陈国强透露,从学生进门起老师就开始观察,包括动手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张悦颖举例,面谈中老师可能让孩子模仿一种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方言。相比当下的知识储备,学校更看重的是学生长远的特质和潜力。

   适合孩子的,才是最佳选择

  有一种说法称:“初中不上民办初中,将来高中和大学就只能上民办高中或民办大学。”陈国强否认这种逻辑。在他看来,民办初中不是最佳的选择,也不是唯一的选择。如果孩子进了民办初中但学习跟不上,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反而得不偿失。唯有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最佳的选择。

  协和教育集团总校长卢慧文认为,选择学校并不是靠“科学测量”,而要看学校的文化、氛围是否适合孩子成长,学校的理念是否与家庭的教育观念相匹配。选择学校更不是看“别人的孩子曾经在这里怎样辉煌”,而要看“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这里如何发展”。在认知水平等相当的情况下,学生能否被激发出自我动力、成就感和自信心,直接决定孩子学习潜力。

  初中毕业后,还有部分家长热衷为孩子选择高中阶段的国际课程。对此,卢慧文认为,家长不要盲从“国际金牌课程”,应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因为在国内体系里缺乏好的学习习惯造成成绩不佳,而一味想逃避到国际体系中,更不可取。家长不应指望用母语学习不好、用外语就能轻松搞定的情况出现。

  如何理性选择?陈国强介绍,可以看从学校里走出来的学生是否阳光;老师是否和善、耐心,教师队伍是否重视科研能力;食堂饭菜、保安工作是否细致;学校的特色和孩子的个性特长是否一致。张悦颖提醒,小学生睡眠很重要,如每天上学路单程要一小时,绝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