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官方微信获评上海高校新媒体优秀案例

13.07.2016  02:10

          在7月8日举行的由上海市教卫党委、上海市教委主办的上海高校新媒体论坛上,同济大学官方微信订阅号获评上海高校新媒体优秀案例。
          同济大学官方微信订阅号于2015年开通,相比运营3年以上的高校订阅号,同济官微在用户群争取与粉丝转移上具有较大成长空间。
          在综合研判国内外优秀高校新媒体的建设与成长经验之后,同济官方微信订阅号以同济大学校园新闻网、《同济报》等平台内容为支撑,以《同济壹周》作为创新试验田,以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为核心内容团队进行管理,同时以社团化的形式组建“同济大学学生媒体中心”,整合学校媒体资源,建设“新媒体矩阵”,打造一批为传播同济文化、传递大学正能量的自媒体,建设一个“为全体师生提供综合性信息服务,为订阅用户提供可订制产品,为校园媒体与自媒体提供展示窗口,为新媒体原创作者提供发稿平台”的校园官方新媒体。
          一、综合性信息服务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虽然有新的介质与新的传播方式,但其本质仍然是媒体,需要传播信息,需要为受众服务,尤其是在高校,在传统媒体逐渐式微,新兴用户群体了解校园新闻动态与信息的主要方式从报刊杂志与广播中转移到互联网上时,新媒体需要承担起必要的信息服务功能。
          同济大学官微提供综合信息服务,每天发布校园内重大新闻的报导,帮助广大师生第一时间了解与工作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校园动态与举措。官微设置了“济快讯”“同济人”“思想库”“黑板报”“文艺范”等栏目,每天发布2-5条。官微确立了“权威性”“及时性”“思想性”“可读性”的原则,努力提高微信文章质量。为保证新闻的及时传播,还特别设置了新闻中心采编团队与网络信息工作负责人的信息通报与联动机制,确立新闻“当日见报”制度等。


            二、可订制产品
          《同济壹周》是2016年1月1日推出的新媒体电子刊物,旨在每个周末休息日中为同济师生们提供概览一周校内重大新闻、学习解同济校史、了解同济人故事、传播同济文化,区别于日常推送,《同济壹周》更注重内容的原创性与文艺性,强调一所大学的人文内涵。通过同济大学官方微信订阅号首发,校内其他官方媒体平台转发,至今共计推出22期,期均阅读量5000以上,且根据微信数据统计中的地域分析显示,《同济壹周》读者中同济校友与社会公众所占比例较大,这体现了该电子刊物在影响力与传播力上更具有社会性。同时,《同济壹周》在“同心云”、同济大学电子邮箱等发布平台中,用户可以自行选择是否进行订阅,丰富了校园官方文化产品线。


          三、媒体矩阵
          同济大学官方微信订阅号开辟了“媒体矩阵”,供学校各院系、职能部处的官方新媒体入驻。矩阵不仅是校内师生一站式浏览学校所有院系与职能部门新闻动态并获取相应服务的集成平台,同时也是校外用户获取对应单位的信息的统一入口。此外,媒体矩阵同时也向学校附属单位、合法注册社团开放,任何内容健康活泼、保持一定更新速率且符合同济精神与同济文化的组织或个人,都有申请进驻学校媒体矩阵的资格,各个校园媒体的活跃程度不同也在矩阵内形成了良性竞争,促进了学校各院系、职能部门、附属单位与学生组织、社团的新媒体建设,从而为校园文化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四、拓展作者群、拓宽校园原创作品的展示平台
          优秀的校园新媒体需要坚持“内容为王”的运营准则,而优秀的原创内容则依赖于一批优秀的原创作者。除了现有的同济大学新闻网、《同济报》记者团队之外,同济大学官方微信订阅号还凝聚并训练了一批学生记者团队,他们来自于校内各学生自媒体以及相关院系的新闻爱好者,对新媒体的设计、语言体系以及表现形式的理解更贴近高校新媒体受众的审美喜好。此外,我们还向学校各类社团、各地校友等不同组织与个人进行约稿,其中包括文字、照片、微电影、原创音乐、原创漫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创作了大量适合新媒体平台发布的内容,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扩大了同济的社会影响力。

          综上所述,同济大学官方微信订阅号不仅是一个信息的集成发布平台,同时也是一个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的传播与互动平台,通过功能的开发与资源的拓展,新媒体还将会更进一步深入到受众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去,作为校园官方媒体,同济官微将继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为学校师生与社会公众提供更多优秀的内容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