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多措并举积极做好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积极营造浓郁的国际交流氛围。 国际合作交流是同济大学的办学特色之一,学校历届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新时期国际交流工作,在对德合作为主的基础上,以对欧洲合作为中心拓展北美,辐射亚非,建立起有特色、全方位、主动型、高水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体系框架,形成了具有同济特色的国际化模式。学校先后建立了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中法学院、中意学院、中芬中心、中西学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以及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等八大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学校领导亲自兼任平台负责人。与此同时,学校不断拓展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与国(境)外著名高校的合作,积极开展学分互认、双学位以及联合办学项目,营造浓厚的国际交流氛围,吸引了众多国(境)外学生的来校访学,促进了留学生规模和质量的稳步提升。
坚持规划先行,明确发展方向。 早在2004年,同济大学就制定实施了《同济大学关于推进外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国际化”作为学校发展的三大目标之一,将外国留学生教育作为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加以推进。此后,学校又对接国家的《留学中国》计划,积极制定了《留学同济》计划,全面规划了新形势下学校的留学生工作,提出了“建立与发展规模相适应的软硬件保障机制;理顺和优化院校两级管理体制,实现趋同化和全覆盖管理;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素质精良、专兼职相结合的留学生管理队伍;通过业余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留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建立应急处理机制;以及制定预科教育规划和建设办法等”实施目标,明确了学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方向。
深化管理改革,加强趋同化管理。 为顺应留学生管理体制改革,同济大学早在2005年就成立了“同济大学外国留学生教育与管理指导委员会”,决策学校有关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重大政策与管理制度。2009年,学校将留学生教育管理纳入学校教学管理口的统一管理,并在教务处设立了对外交流合作科、在研究生院设立了国际联合培养管理办公室,从组织架构上夯实趋同化管理的基础。同时,学校积极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在学院层面设立留学生专管员,使留学生管理在学院有了落脚点。此外,学校还搭建校园跨文化交流平台,营造浓郁的国际化校园文化氛围,促进中外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交流、交融,加深了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突破教学瓶颈,推进课程与专业国际化建设。 同济大学针对留学生专业学习尤其是理工科学习中的瓶颈,积极推行本科生学制内的教学改革,成立了外国留学生新生院,在留学生进入专业的第一年强化专业汉语与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后续学习打牢基础。同时,学校还构建起校、院(系)两个层面的国际课程框架体系。在学院层面,推出部分全英文授课的专业与课程;在学校层面,推出一系列英文通识课程以及汉语课程,作为对学院课程与专业国际化建设的补充。其中,有4门课程入选2013年首批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搭建信息服务平台,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同济大学不断改进留学生英文网站建设,完善留学生咨询、报名、录取的信息管理系统;今年初,学校还开通“同济大学留学生办公室—留学同济”微信公众号,并开发“留学同济”手机APP应用程序,为留学生快速准确地提供最新资讯,极大地方便了留学生的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