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一批科技新成果亮相上交会

21.04.2016  21:42
  能有效限制墩梁最大位移的桥梁易修复拉索减震支座、能变废弃物为再生能源的产油气炉、可实时追踪商品流通环节的新一代防伪与溯源系统……在4月21日开幕的、为期3天的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同济大学又一批科技新成果精彩亮相高校展区同济展位,不时吸引参观者驻足,询问详情。
  上午8时20分许,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来到同济展区参观,听取项目介绍。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副书记方守恩陪同参观。  

  细观同济展品,“安全” “绿色”“健康”依然是最为醒目的关键词。
  强震来袭,一座座桥梁能否免受侵袭、巍然屹立?这是一个安装于桥梁的梁和墩之间的减震支座,在它的两侧,装有高强度钢丝绳质、可修复或更换的若干拉索,可减小结构地震作用,有效限制墩梁的最大位移,从而防止落梁灾害发生。由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袁万城教授主持研发的桥梁易修复拉索减震支座系列产品,已成功应用于杭州九堡大桥、南昌朝阳大桥、上海吴淞江桥等重大桥梁工程中。该成果获教育部2015年度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技术发明二等奖。
  隧道结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人的生命安全。这是一套信息预警与可视化智能系统,用于监测隧道、矿井等关键结构的健康状况和施工安全,由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童美松教授团队研发。传感器安装于隧道壁,隧道关键结构的沉降等重要信息,通过网络无线推送,并可实现远程、实时、可视化监测。如发现结构存健康隐患,系统会自动报警。相较人工现场勘查,其优势明显,已应用于湖南益马高速公路等工程中。
  展台上,整齐排列着分光镜、棱镜、柱面镜、pick—off镜……它们的神奇之处在于镜面的那一层薄膜,能将激光系统进行传输、转换,实现各式光路功能。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占山教授主持发明了高损伤阈值激光薄膜的全流程工艺控制及各种工艺的技术和装置,制备了这一系列激光薄膜器件,可用于国家大型高功率激光器,支撑了我国高功率激光技术及其装置研制。成果获教育部2015年度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技术发明一等奖。  

  这是一台能变“废弃物”为“再生能源”的产油气炉,污泥、秸秆、破碎后的垃圾、稻壳、锯末、生物质颗粒等多物料,经过高温热解,可连续转化为高品质的油、气、炭。由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陈德珍教授主持研发的这一产油气炉,经过多年开发,现已完成中试,可进行工业化转化。  

  我国沼气产量世界第一,利用率却低,原因何在?受限于沼气装备水平低。不锈钢滚筒式的外壳、金属纤维特殊加工制成的燃烧器,这是一台以沼气等燃气为气源的新型全预混燃烧热风机,由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吴家正教授主持研发。尤其适用于目前主要以煤炭、油和电力供热的农村地区畜牧业、养殖业。以沼气替代这些能源,不仅减少企业生产成本,还可节能环保,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一张形如电影票的标签,粘贴于茅台酒等高档商品包装上,能防伪造、防破坏、防窜货,可对商品流通各环节进行实时、全程跟踪,从而对商品销售进行有效管理。这是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童美松教授主持研发的新一代信息防伪与溯源系统——无芯片RFID系统。相较有芯片的RFID系统,它的成本降低一半,可与条形码、二维码等光学码进行市场竞争。
  痤疮,俗称“青春痘”,给无数年轻人带来烦恼。同济大学医学院光医学研究所、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王秀丽教授运用新兴无创光医学技术,让“”了无印痕。先用红蓝光杀灭痤疮杆菌,控制轻度炎症;再用其首创的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脓疱、囊肿,促进炎症修复。残留的痘印、疤痕又当如何消除?强脉冲光、超脉冲点阵激光上阵,最终让肌肤光洁如初。
  看,一个机器人正轻举机械臂,先后抓取两工件到指定位置,然后进行激光焊接……同济大学太仓高新技术研究院携其代表性科技成果首次参展。作为同济大学与太仓市政府共建的以政府为主导、公司化运作、企业广泛参与的科技平台,太仓高新技术研究院成立3年来,围绕“智能制造技术”主题,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目前已建有微纳米制造技术、钛铝合金结构材料、高功率激光焊接技术等4个专业实验室。在实验室平台上推出了轿车车顶焊接新工艺技术、先进仿真设计技术等一批先进制造领域的重要关键技术,并孵化了一批科技企业。  

  本届上交会,意大利为主宾国。同济大学藉此机会也展出了对意大利联合科研平台建设及成果。依托同济大学中意学院这一同济对意政产学研的合作窗口,双方已陆续建成多个联合科研平台:意大利技术转移中心(面向市场共同研发应用技术的综合性功能中心)、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科技委员会(大学科技园孵化器)、中意设计创新中心(设计创新研发及国际服务中心)、中意可持续发展中心(绿色生态建筑改造及可持续发展大学建设)。同济大学还与博洛尼亚大学共建“机器人和自动化联合实验室”,与米兰理工大学、华为荣耀共建Innovation Hub。获批中国科技部的科研项目“中意跨国数字协同设计关键技术合作研究”已于2015年顺利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