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义务兵:将那一抹军绿融入青春的诗章

23.01.2017  19:32

          2014年32人、2015年58人、2016年60人,来自同济大学武装部的一组数据显示,近年来,在读同济学子中,选择奔赴军营的同学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2016年一纸征兵令更是吸引了近200名学子踊跃报名。

          “越来越多的同济青年自愿去入伍参军,有志于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再一次彰显了同济人身上共有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事实证明,两年军旅生活的历练,给这些同学后续的学习、工作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和持久的精神动力。这也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新的有益经验。”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徐建平说。

我要去当兵,为了实现人生的一个梦想

          因学业优异,本科毕业后,经选拔直接获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这样看得见的大好前程,让多少人心生羡慕。可他却不顾亲友们的劝说,执意要去当兵:“参军是我从小就有的梦想,我觉得当两年军人给予我的价值,比我早毕业两年所挣钱的价值要大得多,即便参军的经历今后不能给我带来任何现实的帮助。”他是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直博生王涛,2016年9月入伍的新兵。

王涛(右二)

          像王涛这样,一份浓烈的军人情结、一份对军营生活纯粹的热爱和向往、为寻求人生中有一段当兵的经历,让许多同济大学生义无反顾地作出了共同的选择:“我要去当兵。
          “部队是一个大熔炉,是一所大学校”,还有一些同学不满足于眼前安逸的生活,不满意自己当前散漫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主动选择去军营吃苦、接受锤炼。
          每年同济入伍新兵中,总能见到几位女兵的身影。对于自小就崇拜军人的朱盛秀来说,选择“当兵”,是当时正处大一迷茫中的她,主动做出调整,希冀在军营生活中找寻到人生新的方向。

朱盛秀

          学校武装部的陈老师对同学们参军热情之高,有着深切的体会。征兵海报发布的那几日,武装部的征兵电话成了热线,上门咨询、登记的同学也络绎不绝。
          记者了解到,同济大学自2001年起作为在校大学生征兵试点单位以来,迄今已有230余名同济学子应征入伍。仅拿2016年来说,共有186名同学应征报名,其中有131名同学上站体检,最终出兵率117.6%,超额完成了当年上级下达给同济大学的征兵任务,为部队输送了又一批身体素质好、政治思想过硬的大学生兵源,出兵率在上海高校中名列前茅。

穿上这身军装,我就是一名军人

          梦圆了,但全新的考验随即而来:从自由自在的大学校园,一下子转入到纪律严明、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军营,同学们初入部队的心理不适感可想而知。
          头三个月,新兵经受的无疑是一场场魔鬼式的训练:长途拉练、武装越野跑、实弹射击……好似一座座大山横亘在面前。条件之艰苦、训练之严苛,还远远无法形容新兵所遭遇的心理冲击。同学们在日志中这样抒发感怀:在这里,“集体”高于一切,你不可能单打独斗,执行任务、参加比赛,都是以一个班、一个排、一个连集体行动;在这里,有“铁打的纪律”,你不能想干嘛就干嘛……
          “穿上这身军装,我就是一名军人。”怀着这样的信念,以昂扬的斗志攻克挡在面前的一道道难关,一个个同济兵的表现分外抢眼。在2015年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在整齐威武的受阅方队中,就有一位同济青年英姿飒爽的身影,他就是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赵文丞,“2015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获得者。他还获评“阅兵训练标兵”,并再获嘉奖一次。能获选参加这一有重大意义的阅兵,他可是从一轮又一轮严格的遴选中脱颖而出,其背后的努力和付出难以为外人道。“苦是苦,但这正是我们当代青年所需要的。”这说出了同济兵共有的心声。

赵文丞(左二)

          同济义务兵的成长还凝聚着作为“故乡指导员”的院系辅导员的心血。“兵送走,不撒手”,就在上月,学校武装部联合相关院系辅导员,前往广东惠州某部队,探访了刚入营3个月的20名同济新兵,送去了学校师生们的慰问和关心,并观摩了这些新兵的训练成果。他们高兴地看到,直博生王涛获评“理论之星”,蒙艺纬在体能考核中夺得多项第一;这批新兵在各自的连队中都有着出色表现。

          一张张光荣榜,生动展示着同济义务兵所获的一系列荣誉及嘉奖:已有1人获个人二等功,16人获个人三等功;1人获集体一等功,1人获集体二等功,10人荣获集体三等功;多人受到营连嘉奖……

退伍不褪色,永葆军人本色

          2年服役期满,告别火热军营、重归同济课堂,学子们又有着怎样一番心路历程?

退伍返校后

          张立,曾经的进藏兵,2014年12月返校,如今他已是经济与管理学院2016级金融专业硕士班的班长,依然保留着守时守纪等部队养成的好习惯、好作风。采访中,他一直笑声朗朗:想到自己曾经站过岗、扛过枪、直面过生死,现在当遇到一些学习生活上的挫折时,就不会像以前那样容易气馁,而是能够平和、勇敢地面对,对待许多事情有了更为客观、理性的认识。在2年军旅生活的打磨中,他深感自己在不断走向成熟。

张立

          回到设计创意学院的课堂,朱盛秀的学业进步明显,成绩的绩点从过去的中等跃升为平均4.5。不仅如此,她坦言,她入伍前对别人的事情,即便是身边的人也少有关心,而今,她觉得自己的肩上多了一份责任,为此,她去云南支教,走入社会多做事情,一心想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
          即便当兵的那段经历愈行愈远,那份“军人”的烙印还依然清晰留存。冉彦龙,曾经在驻香港部队服役,2009年退伍返校,在同济完成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业后,2015年他当上了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的辅导员,期间一直担任学校的军训教官。他说,“你在部队如果碰上一个好班长,对于你个人的成长非常有帮助,所以我选择当一名大学生的辅导员,觉得这份工作特别有意义。”本月12日的《人民日报》还在题为《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闪光》一文中对其事迹进行了报道。

冉彦龙(赴定西支教时走访学生家庭)

          退伍不褪色,他们的军旅作风并未落幕。而今,由历年退役的同济青年组成“大学生战友协会”,他们每周六早上七点出现在足球场早训,成为同济园里的特色一景;他们还担负着学校部分军政训练工作。在他们心底,那份豪迈的军人情怀依然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