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创新合作:第三次“一带一路”艺术教育联席会议在上外举行
2019年10月23日,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论坛之“一带一路”艺术教育联席会议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教育机构、艺术机构代表齐聚上海,以“文明互鉴与艺术教育养成”为主题,共同探讨艺术教育的多维度发展,探寻开展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市教委、市艺教委、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市艺教协会,以及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相关领导和老师也同时与会,共同参与了这一次跨领域、求创新的探讨。
本次会议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办公室、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办,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上海市艺术教育协会承办。会议分上、下午共三个板块开展。除了主旨报告、交流讨论外,还特邀部分与会嘉宾为上外的在校师生、部分中小学艺术老师开展讲座和大师班。除了为本市院校提供艺术教育工作对外交流、开展合作的平台和窗口外,也活用溢出资源,为一线师生提供艺术浸润。
当天上午的开幕式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党总支副书记杨靖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王静副书记对与会代表表示了欢迎,向大家介绍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建校70年来开展国际合作和艺术教育工作的情况,也对进一步加深互动联通,开展更多合作表达了期望。
随后的主旨发言阶段,国内外代表结合自身的艺术教育实践和经验,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充分阐述了各自对艺术教育工作的理解,对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理念,充分展现了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社会建设中的多种形态与可能性。马来西亚乔治城艺术节创始人乔·西德克(Joe Sidek)分享了乔治城艺术节最具特色的公共艺术活动,艺术节将市民、游客融入其中,提升城市艺术能级的同时,有效推进了公共艺术氛围的营造和艺术教育的普及。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任塔季扬娜·吉米特丽耶夫娜·斯梅尔科娃(Tatyana Dmitrievna Smelkova)女士介绍了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对音乐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国际教育资源合作,为音乐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实践平台。上海外国语大学飞那儿剧社的孙游睿同学则回顾了2019年8月参与波兰格但斯克莎士比亚戏剧节青年竞演单元的经历,经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推荐,上海外国语大学飞那儿剧社的原创作品《莎翁混响》在波兰演出了三场,收获了当地广泛的关注和良好的反响。同学们回顾了演出的情况,并分享了以表演者的身份参与国际艺术节的亲身体验和思考。
下午的分论坛分别以“公共艺术教育合作的创新途径”和“国际化的文化与艺术学习”为话题展开。从事公共领域艺术教育工作的代表:新加坡ACT3剧院艺术总监林彩英(Ruby-Lim Yang)、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艺术教育部门经理张奕、上海携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游学产品总监贺静、上海普陀区青少年中心艺体部部长徐慧倩、费城夏季国际音乐节中国总代理、小提琴家蔡苇怡等人先后进行了交流讨论。代表们认为,当今社会对艺术教育活动有着天然的内生动力,艺术节庆、艺术院团、课外艺术教育机构需要进一步打破各自的界限,紧密合作,这样才能给广大公众提供更好的艺术教育内容。而综合性院校和艺术专业院校的代表:罗马尼亚锡比卢锡安·布拉加大学校长伊安·邦德雷亚(Ioan Bondrea),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席涛,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团委书记张哲、蒙古国立文化艺术大学国际合作部主任蒙昆·蒙赛可汗(Munkhsaikhan Munkhuu),2019“丝路·表达”中波青少年舞蹈训练营上海海洋大学学生领队张怡芬等人,则从各自艺术教育工作经验出发,指出在学校开展人才综合培养的过程中,艺术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不断寻求国际化的艺术教育合作项目,能够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分组讨论的最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党总支副书记杨靖向与会代表和嘉宾介绍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近年来在“一带一路”艺术教育交流合作方面的成果,并对中波青少年舞蹈训练营、锡比乌国际戏剧节志愿者等成功项目进行了分析。她表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愿意通过不断打造国际艺术教育的合作平台,针对青少年、艺术爱好者、专业艺术人才这三个不同层次的群体,对接各类艺术机构、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资源和需求,开展跨界、多元、创新的活动合作,为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和分组讨论同步进行的,还有一组大师班和讲座。来自罗马尼亚、波兰和丹麦的嘉宾,分别以“欧洲戏剧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丹麦及欧洲儿童戏剧教育的实践和经验”为题,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在校师生和来自上海市部分中小学的艺术教育老师进行了授课。来自国外的艺术教育工作理念为大家刷新了对这个领域的认识,也引发了大家对未来工作的积极思考。
第三次“一带一路”艺术教育联席会议,在前两次会议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不仅仅局限于艺术教育专业院校的工作探讨,而进一步拓展了与会代表的界别,为产生跨多个领域的艺术教育合作提供了条件。同时,从具体工作案例出发的交流讨论方式,也为未来合作项目的落地打好了基础。期待通过一年一度的会议,能够在不同文明之间建筑沟通的桥梁,催生更多适应各个人群需求的艺术教育活动,为“一带一路”交融互通提供新的途径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