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上海司法行政工作从规范化向标准化延伸
法制网讯 记者余东明 孟伟阳
要保证产品质量,就先制定标准,这是生产制造业的通行规则。而从2012年起,上海市正式启动司法行政标准化试点工作。经过3年努力,上海司法行政标准化工作已经从点到面,全面开花。近日,《法制日报》记者深入基层,探访司法行政标准化给老百姓带来的变化。
“标准化工作的推进,可以避免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现象,力求让广大群众满意。”上海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郑善和告诉记者,近年来,上海市司法行政工作从规范化延伸到标准化,既解决了怎么做的问题,又解决了怎么做才能做好的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司法行政履职服务保障的能力,为法治上海、平安上海建设再添新功。
科学管理为满足公共需求
“张乐乐律师,您所承办金华印、张庆喜等六十余名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报酬纠纷一案,案件编号为……请尽快登录……填报该案件进展。”今年1月中旬,在上海徐汇区执业的律师张乐乐收到区法律援助中心发来的短信。按照短信上的网址,张乐乐进入操作页面并点击“结案”选项。一个月的时间里,在张乐乐这位法援律师的帮助下,60余名务工人员在春节回家前拿到了44万余元的劳动报酬。
案件背后,是徐汇区法律援助中心的默默工作:将案件风险等级评估为A类案件,全程跟踪动态监控,案后回访评估……“这起案件有一定的特殊性,务工人员在工地打起了横幅,风险比较大,所以我们按照市《法律援助服务标准汇编》的要求将其评估为A类,而不是B类或C类这样风险较小的案件。根据服务标准,不同的案件有着不同的应对措施。”徐汇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方艳告诉记者。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一套完备的法律援助工作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并在上海全市范围内推开,而这仅是司法行政系统全面推行标准化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标准化是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规则的活动。标准化是一种科学管理的方法和工具,是政府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规范化的基础上,以标准化为主导和支撑,全面提升司法行政工作能力,成为上海市整个司法行政系统的共识。
据上海市质监局标准化处处长陶粮民介绍,为了推进标准化,上海市司法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前期铺垫性工作,包括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强化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对标准化工作的理解和认同;
召开标准化工作研讨会、邀请专家作标准化理论与实践的专题辅导;与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开展广泛合作,共同推进司法行政领域重要基础标准的研制。
今年4月,上海市质监局会同市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2015年上海市标准化工作要点》,将“司法行政领域标准化”列为主要任务。
殊途同归各领域全面开花
为了完成标准化这一任务,上海市司法局确立了以点带线、线面结合、方案差异、分工细化、责任到人、制度保障的工作思路。
上海市司法局会同市质监局等有关单位、机构共同起草的《上海市司法行政系统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将科学合理设定“近期、中期、远期”三阶段发展目标和具体任务,成为该市司法行政系统推进标准化的纲领性文件。
目前,从纵向上看,在执行矫治方面,市监狱管理局推进规范达标和改造,明确了执法工作标准、流程标准、保障标准等五大模块;市戒毒管理局开展了标准化生产车间的建设试点,以确保安全生产、提升车间管理水平;市社区矫正管理局申报的“社区矫正机构运行和管理规范”获批为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市监狱管理局、戒毒管理局申报的市级标准化试点项目“监狱狱务公开工作标准化”和“司法行政戒毒诊断评估标准化”,也获得了市质监局认可。
在法律服务方面,推进民事法律援助服务、公证服务、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服务三项标准化建设试点。民事法律援助服务已经初步形成由99项标准组成的、比较完备的标准体系,覆盖到了提供民事法律援助服务的重要环节和程序。公证服务标准方面,初步形成了由通用基础、服务保障、服务提供3个子标准体系46项标准组成的标准体系,已经进入到全面实施阶段。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服务方面,市司法鉴定协会收集、梳理和编制各类标准和规范共计148项。市司法鉴定中心研制的地方标准《人身损害受伤人员休息期、营养期、护理期评定准则》经批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
从横向上看,在市局及区县局层面,上海市司法局对由本市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办理的19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实施标准化,编写38册标准化手册并加以实际运用,被市政府评为“上海市行政审批标准化示范单位”;司法所层面,《基层司法行政机构运行和管理规范》已获地方标准立项,从2015年起的3年内,全市50%以上的司法所有望建设成标准化司法所。
此外,上海市司法局还探索编写出版了《规范与准则—司法行政机关法制机构岗位工作基本标准手册》,明确细化每一个工作岗位的业务描述、工作流程等内容,为权力运行标准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减少随意为精细化做准备
“以往的社区矫正,最初是由司法所专职干部一人负责,后来添了社工,再后来又添了专职的矫正民警。目前就是三人负责,没有岗位标准的话,要么争相弄权,要么推诿扯皮。”从2012年就从事安置帮教工作的徐汇区社区矫正中心负责人冯健回忆道。
为了避免“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尴尬局面,徐汇区社区矫正中心根据市司法局出版的《规范与准则—司法行政机关法制机构岗位工作基本标准手册》,制定了详细的岗位职责分工表格,让民警、社工和司法所专职干部人手一份,按统一标准履职。
不仅如此,在徐汇区社区矫正中心,记者看到红白灰相间风格的中心大厅及办公区域,具有很高的辨识度。按照这一标准建设的社区矫正中心已经在上海17个区县建设完成。
上海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郑善和表示,对外而言,司法行政机关和人员需要树立统一规范的形象,对内而言,每个岗位都要定职定责、有章可循。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通过标准化这种具有科学性、技术性的解决手段,有效地减少司法行为的随意性,从而使我们提供的公共服务像有过硬质量的产品一样,经得起推敲,经得起考量。
郑善和同时告诉记者,上海司法行政系统有关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态度和决心不会变。从规范化到标准化,再到精细化,逐步形成既具有上海本土特色,也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