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号”隐患谁背锅 《网络安全法》6月实施或改善现状

19.04.2017  19:03

      东方网记者解敏4月19日报道:黄先生今年从广州到上海来工作,为了方便开展业务沟通联系,不久前他在上海移动营业厅实名购买了一张新的手机卡号。然而令黄先生意想不到的是,新号码捆绑着一堆烦恼随之而来。启用第一天,就有陌生人屡次致电并发短信给黄先生,对方声称要找某某,所拨的号码也没有错,黄先生对此感到一头雾水。随后他想用该号给手机注册微信,安装软件之后却发现该号码早已被人注册使用,而且可以通过手机号找回登陆密码。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购买了一张已经被人使用过的“二手号”。

  对于自己能轻易进入别人的微信,黄先生感到有些后怕,虽然自己没有什么直接损失,但如果有人存心诈骗,甚至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登入号码“前主人”的支付宝、网银等,任意使用其中的钱款,黄先生说,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网络图

   通讯运营商:这“”我们不背

  对于“二次放号”,上海移动相关人士解释,“循环利用”是符合规定的业内普遍做法。当用户所使用的号码在欠费停机或主动注销后,运营商会将其收回,并在冻结至少90天后,抹去用户信息,重新投放市场循环利用。

  这样做是因为随着手机用户的不断增多,码号资源的稀缺性日渐突出。二次放号重新投放市场,有利于提升电信入网效率,也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但是这位相关人士同时坦言,运营商所能抹去的仅仅是用户当初注册时的个人信息,而与其他第三方互联网服务提供商(APP等)绑定的信息是无法抹去的。

  对于运营商这一看似合情合理的“辩解”,上海市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协会会长李建华认为,虽然通讯运营商目前不能直接掌握号码的第三方绑定情况并加以清除,但作为手机号销售的第一责任人,应当承担销号后风险告知的义务。李建华建议,运营商在号码冻结前须提示用户:该号码注销后将重新发放给新用户使用,提醒用户将已经注册的账户和即将注销的手机号解绑。同时,在新用户办理手机入网时明确告知该码号是否为二次放号号码,保证用户的知情权,以降低二次放号对用户的影响。

   手机号注销前需要做哪些事情

网络图

  手机号码原本仅仅是用户实现通信功能的一组数字符号,但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它早已成为了互联网平台身份认证的重要载体。用户的手机号码在注销前,如果不及时将其捆绑的银行短信、网络认证等解除绑定,账号、资金、个人隐私等都会面临被盗用的风险。

  除了通讯运营商的提醒告知,用户的自我保护是最重要的。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副主任张威建议,用户在销号前一定要先解除手机号与银行业务、金融业务、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绑定,防止销号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解除与其他注册账户和软件的绑定关联,防止因手机号注销,无法对现有的账户进行更改和使用。

  此后还要将替代的新号码更新至相关账户和软件中。这主要是为了保证业务、网站和软件的正常使用。此外,用户在销号的时候还要查询自己的账户是否存在欠款现象,如果有的话要先结清账单,以免对个人信用造成影响。注销手机号的确是一个麻烦的过程,但注意个人信息的保密。

   网络安全法》6月1日起实施或改善现状

  

  网络图

  张威告诉记者,对于“二次放号”安全隐患的监管,或许将在《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后有法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6年11月7日发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其中第二十二条中指出,网络产品、服务的提供者应当为其产品、服务持续提供安全维护;在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期限内,不得终止提供安全维护。网络产品、服务具有收集用户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明示并取得同意;涉及用户个人信息的,还应当遵守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张威解释,这意味着对于采集用户信息的通讯运营商而言,必须要对用户的信息进行保护。同时,对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而言,应对用户在其网络平台的资金损失和无法进行网络注册等问题承担相应的责任。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对其网络认证流程和系统设计,均应确保安全和便捷,同时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适时调整和完善。

  据了解,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在身份验证的时候,不仅仅只有手机号认证这一条路。包括面部识别、二维码等第三方技术辅助,都可以在用户注册、登陆、找回密码等各个环节,实现多重途径的身份验证。